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片小小的眼貼,成本價不過幾毛錢,掛上“近視恢復”的幌子,就能開出數倍乃至數十倍的高價。近日,南都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專家已多次辟謠目前并不存在“近視逆轉神器”,但網上還是有不少銷售眼貼的商家打擦邊球,或明示或暗示“近視能治療”,誘導消費者購
學生:買近視眼貼感覺花了冤枉錢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近視發生率居亞洲首位,達到48.5%,近視患者人數已超6億。
大學生小李左右眼各近視350度,佩戴眼鏡已有十年。她告訴記者,此前聽信過商家的說法,購買了各種 “近視逆轉神器”,戴的、貼的、滴的都試過。其中,一家銷售“近視逆轉”眼貼的商家宣稱,使用三個療程就能降低約200度度數,在商家的慫恿下,她一口氣買了三盒,一盒有10片,總共花去780元,折合每片20多元。
“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晚上都使用。眼貼貼在眼睛上是冰冰涼涼的,有一股很濃的中藥味道?!钡±顖猿质褂猛耆泻?,近視度數卻沒有任何減弱,“感覺花了冤枉錢”。
記者暗訪:
商家反復暗示煽動,甚至歪曲專家說法
據南都記者了解,所謂的“近視眼貼”多由無紡布、水凝膠等成分組成,有些眼貼還添加了中藥材成分。但南都記者采訪的多名眼科專家均表示,此種眼貼僅能起到緩解眼疲勞從而在預防近視可能有一些作用,但并無逆轉近視的效果。不過在網上,卻有許多商家或明示或暗示所售眼貼具有“治療近視”效果。
不同的網絡平臺,都能找到這類“近視逆轉產品”。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近視眼貼”,產品琳瑯滿目。瀏覽發現,不少商家雖不敢明目張膽宣傳眼貼能夠治療近視,但卻在字里行間暗示治療效果:“近視顯效率99.7%,佳琪推薦近視好了”“900度降到50度,50天不降全退”“近視克星,視力回到5.0”……在另一家電商平臺上,情況大同小異,一家網店的商品介紹中稱,“洽10種散光”“單純散光 近視散光 混合散光”“800度以下適用”“緩解散光眼 一貼清晰”這樣的字眼。
某電商平臺上,搜索“近視眼貼”出來的部分商家。
2019年3月26日,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文件稱,“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從事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的機構或個人必須嚴格依法執業、依法經營,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愈’‘近視克星’等表述誤導近視兒童青少年和家長。不得違反中醫藥法規定冒用中醫藥名義或者假借中醫藥理論、技術欺騙消費者謀取不正當利益?!币簿褪钦f,上述網絡商家的做法已經違規。
一家名為“中大正品××專柜店”的網店售賣一款眼貼,商品介紹中宣稱適用人群為“重度近視”“中度近視”“輕度近視”,針對近視度數深淺建議購買不同的“療程”。商品介紹中還附有產品用戶的“使用記錄”——有初中生使用后聲稱近視380度緩解到100度,有人因工作近視度數加深,使用后“恢復正常度數”。記者以買家身份詢問是否可以治療好高度近視,對方直言“可以治療”,見記者稍有猶豫,就反復勸說“近視度高要早點治”。
商家向記者介紹產品。
南都記者在詢問過程中發現,大多商家開始會特別強調產品可降低近視,但在追問下便開始“打太極”。有商家稱,“只要堅持使用,就會起到治療作用”。記者了解到,商家售賣的所謂“近視眼貼”主要分為幾種:一種屬于醫療器械,商家往往以此為賣點,稱“認準械字號”;一種屬于化妝品,也就是帶“妝字號”;另外一種是“三不靠”,既不是藥品、醫療器械,也不是化妝品,屬普通商品范疇。記者查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即使是屬于醫療器械的“醫用眼貼”也只有保護病人眼外部等功用,并無治療近視的說法。
此外,一些微商還會時不時引用專業眼科醫生的言論,微商引用的這些醫生言論都提到了“可以治療近視”,但記者查找對比原版文章,發現醫生只是單純介紹這類產品對假性近視有延緩和改善作用,并沒有存在像微商所言的“治療近視”的效果。
鏈條背后:
批發價僅幾毛錢,貼牌后暴漲數十倍
記者了解到,網上售賣的眼貼價格一盒(一般含10片或20片)價格正常分布在30元至100元間。有商家想方設法為了讓消費者多購,采取按療程購買,買多少送多少的手法。如一網店就向記者介紹一個買18送22(盒)價值超過千元的療程套餐。按每盒10片來算,一片眼貼折合20多元。這些眼貼真值這么多錢?南都記者在網上找到了多家生產眼貼的廠家發現,每片眼貼的批發價格低至0.2元到0.6元間,相比于網上每片幾十元的價格,可謂暴利。為了讓消費者為高價眼貼買單,有商家甚至拉上大品牌“背書”,而有些廠家就提供貼牌生產“一站式”服務。
一位廠家告訴記者,其獲多個國內知名藥企品牌授權,可現貨定制,走批發或代發。同一款成分一模一樣的眼貼,貼上不同的牌子就可以賣不同價錢。但有些品牌的產品需要“控價”,如一款某品牌的眼貼代發價為7.8元/盒,批發價6元/盒,900盒起批,而在某電商平臺上,該產品的價格為60多元/盒,是原價的八至十倍。
有業內人士指出,貼牌是目前一些一線藥企“做大盤子”的手段,合作方往往僅需滿足一定條件,交納品牌授權費即可使用藥企商標。有一線藥企品牌背書,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專家:完全逆轉近視是不可能的
今年7月13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寧利表示,目前沒有讓近視眼逆轉的“神器”,國際上和科學界已經認定的對近視眼防控有效的手段除了角膜塑形鏡、低濃度的阿托品、以及軟性的周邊矯正接觸鏡、周邊離焦矯正眼鏡,對近視防控有一定的效果,但近視眼防控的產品大部分是緩解視疲勞的。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屈光與低視力科主治醫師張曉曉也告訴南都記者,近視一般分為軸性近視和曲率性近視,青少年大部分都是軸性近視,通俗來說就是眼軸在過程中被逐漸拉長,眼軸一旦拉長,就不可能再變短,所以從構造方面來說,近視是一個不可逆的一個過程。“完全逆轉近視是不可能的,臨床上雖然存在一些個例,通過采用近視防控的手段,比如角膜塑形鏡(又名0K鏡)和紅光治療,但也只是小幅度地減少近視度數,完全降低是不可能的?!?/p>
對于網絡平臺上售賣的“近視逆轉神器”,張曉曉表示,這種所謂的“近視逆轉”產品,有的過分夸大了功效,已屬于虛假宣傳。比如,一些商家售賣的眼貼產品,只是通過溫度的改變,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疲勞等作用,和穴位按摩是一樣的道理,不存在可以大幅度降低度數的功效,目前也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夠證明這些“神器”是可行的。
那么對于近視,最有效科學的防控手段是什么?張曉曉介紹,第一方面是采用合理的光學矯正。不管是佩戴框架眼鏡、隱形眼鏡,還是角膜接觸鏡,都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光學矯正的過程?!岸皇钦f近視之后,因為害怕戴眼鏡會使近視度數越來越大,而去抗拒佩戴眼鏡,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一旦確認自己已經近視,就應該立刻去進行合理的光學矯正?!钡诙矫媸呛侠眍A防,控制近視的加深。近視度數隨著青少年的發育和用眼的增加會不斷增大,所以進行定期的復查非常有必要。如果近視度數增長非???,就可能要采取一些防控手段。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三種近視防控手段有:一是“OK鏡”,也就是角膜塑形鏡;二是采用一些藥物,比如說低濃度的阿托品;最后就是佩戴傳統的框架眼鏡。
律師:商家涉嫌虛假宣傳
針對某些商家宣傳近視能恢復的行為,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廖建勛律師表示,該行為涉嫌虛假宣傳,也涉嫌存在對消費者有欺詐行為?!霸撔袨椋皇沁`反了《廣告法》的規定,所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涉嫌虛假宣傳的行為進行處罰,二是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可對存在欺詐行為的商家依法主張退賠?!?/p>
廖建勛表示,若消費者購買了相關產品發現并不存在商家宣傳的效果,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維權:一是與商家進行協商;二是消費者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提出調解申請,由消協進行調解;三是消費者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起行政投訴,要求行政部門進行調查處罰;四是依法提起民事訴訟,如果消費者確實由于使用該產品受到人身傷害,還可進一步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主張相應的損失賠償。
采寫:南都記者 陳杰生 實習生 李欣悅 蘇樂儀
馬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