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毛澤民初入遵義1935年1月初,毛澤民和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蘇區央行)的同志們跟隨部隊進入遵義城。由于敵人的宣傳,入城初期,遵義的居民竟然跑的跑,藏的藏,諾大的遵義居然一時間店鋪無市,垃圾滿街,盡顯蕭條。毛澤民毛澤民一看,心有對
一、毛澤民初入遵義
1935年1月初,毛澤民和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蘇區央行)的同志們跟隨部隊進入遵義城。由于敵人的宣傳,入城初期,遵義的居民竟然跑的跑,藏的藏,諾大的遵義居然一時間店鋪無市,垃圾滿街,盡顯蕭條。
毛澤民
毛澤民一看,心有對策。他馬上和林伯渠一起,果斷優先組織紅軍戰士沒收官僚軍閥的財產,并分發給廣大窮人。同時,還貼出公告,宣布井上自由,買賣公平。再加上紅軍向來軍紀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天后市面就安定下來。
在拙作蘇區“央行行長”毛澤民為什么會親自“收破爛”?中,我曾經談到,在毛澤民的努力工作之下,蘇區央行在中央蘇區境內曾經成功地發行過自己的貨幣。但是,長征途中,中央紅軍有嚴格的紀律,不允許發行蘇區的紙幣。應該說,這一點非常難得,也具有超前的意識:即使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也堅守了金融底線,堅決不濫發貨幣,與人民的利益站在一起。如今有一些“吃相難看”的公知,把濫發金圓券洗劫全國財富的蔣介石集團吹捧為“愛民如子”的“領袖”,真不知道這些人是真糊涂還是裝糊涂。
言歸正傳。眾所周知,紅軍進入遵義前,歷經了湘江之戰等重大戰役,又長期處于奔襲和運動戰中,所以到了遵義,是一個難得的修整良機。此時,經中央批準,毛澤民就準備在遵義發行紅軍的貨幣,也就是后人所知的“紅軍票”。
二、發鈔還得儲備硬
按照現代金融學的常識,一種貨幣要想站得住腳,就必須讓使用者相信它的價值有保證。否則,即使強制使用,最終也是以惡性通脹結局。為了發行“紅軍票”,就要讓老百姓相信“紅軍票”是有保證的。一般來說,現代國家多依靠黃金和政府信譽等都多種手段。但此時的紅軍,顯然還不被這樣的條件,毛澤民只能另尋它法。
那他想了什么辦法呢?答案有一點意外,居然是—鹽!
其實,遵義的食鹽主要是來自遙遠的四川自貢。而賣鹽這門生意,歷來被土豪劣紳們所壟斷。什么東西一被私人資本壟斷,價格就會很高。所以,當時很多貧苦百姓吃不起鹽,患粗脖子病的現象特別普遍。老百姓做飯根本舍不得放鹽,只是吊一砣鹽,吃飯時舔一下。
紅軍進遵義后,沒收了大量食鹽,僅貴州省主席王家烈經營的鹽行里,就有價值幾十萬元的食鹽。當然,王家烈還囤積了大量的白金龍牌香煙,也被紅軍一并收繳,也“順便”一起成為了紅軍發行“紅軍票”的物質儲備。
1935年1月12日,在毛澤民的努力下,蘇維埃國家銀行在遵義開業,以布匹、銀元及遵義緊缺的大量食鹽作為發行貨幣的保證。為了穩定“紅軍票”的幣值,毛澤民和同事們進行了很多令人拍案叫絕的“頂層設計”。比如,開始紅軍用銀元高價購買生活用品,卻又低價將食用鹽賣給老百姓,但要買低價的食鹽,必須使用“紅軍票”。又比如,紅軍把打土豪得來的物資,用低價賣給窮人,但是只收“紅軍票”。當然,老百姓可以到蘇維埃銀行或兌換處以1:1的比例兌換銀元。據資料記載,1斤鹽在當地市場的價格為1塊銀元,而1元蘇幣可以買鹽7斤,這使得“紅軍票”順利流通且信用很高,甚至人人爭著要。
同時,毛澤民還非常謹慎地控制“紅軍票”的使用范圍。在沒有“紅軍票”兌換處的地方,即群眾無法拿“紅軍票”兌換銀元的地方,“紅軍票”是被蘇維埃銀行禁用的。
1935年2月出版的《紅星報》發表《不要亂用蘇維埃國幣》明確強調:“最近在我們的部隊中,有些同志表現著不重視蘇維埃國幣,亂用蘇維埃國幣的現象,甚至有請運輸員、請向導也用紙幣的。這不僅是浪費,而且是脫離群眾的現象。我們國幣應該是有信用的,更是十足兌現的,但我們不一定每到一處都設有兌換處。假使不設兌換處的地方,也用紙幣,必使群眾受到損失,而發生對我們不滿,結果是幫助了敵人。因此,為了爭取群眾,維護蘇維埃國幣的信用,必須反對浪費,節約蘇維埃國幣來買必需的東西。”
三、撤離不忘回收
遵義會議期間,蔣介石調集40萬兵力,企圖將中央紅軍消滅在貴州,情勢又變得危急起來。1月18日,毛澤民在接到轉移的命令后,并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立刻開始部署回收發行的“紅軍票”。銀行工作人員貼出布告,通知社會各界人士持紙幣到指定地點兌換銀元,為了交易方便,工作人員還專門找了前門能進,后門能出的房子,擺上銀元及布匹、棉紗、糧食、食鹽等貨物,通宵達旦讓群眾兌換或選購。毛澤民也親自挑著大洋和其他物資,送到各兌換點。
而兌換的比例,也沒有讓老百姓吃虧。毛澤民和同事們商議后決定規定,以白區通用紙幣2元或銀幣1.2元收兌蘇區紙幣1元,還敞開大量食鹽平價供應,用珍貴的食鹽來回收蘇“紅軍票”。如此有信譽,群眾怎么可能不擁護紅軍不擁護黨呢?
所以,雖然“紅軍票”在遵義僅僅存在了12天,但是群眾卻還是搶著要。實際上,雖然紅軍之后撤離了,但不少群眾還是不愿意把“紅軍票”換成銀元和國民黨的紙鈔。因為他們是真的用戶紅軍,認為“紅軍票”好。所以,當紅軍2月下旬二渡赤水,再入遵義城時,遵義群眾不僅不躲避,還主動前來慰勞。雖然這次紅軍也只待了兩天便北上三渡赤水,但毛澤民和同事們還是趁此機會再次回收了一批“紅軍票”,之后,當地群眾對黨和紅軍就更加信任了。很多群眾依然秘密保留了一些“紅軍票”作為紀念,如今這些“紅軍票”已經是價值連城的文物了。
劉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