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南山牧場位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動植物資源豐富,擁有天然濕地,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生物種質資源庫”。前陣子,南山牧場的紅外線攝像機,拍攝到野生林麝的珍貴影像。畫面里,一只成年林麝,帶著一只林麝小寶寶在山林里覓食。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系
南山牧場位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動植物資源豐富,擁有天然濕地,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生物種質資源庫”。
前陣子,南山牧場的紅外線攝像機,拍攝到野生林麝的珍貴影像。畫面里,一只成年林麝,帶著一只林麝小寶寶在山林里覓食。
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系教授鄧學建表示,野生林麝母子相依相偎,一同外出覓食,說明棲息在南山牧場里的野生林麝不是一個孤立種群,而是一個完整的繁殖種群。
野生林麝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于瀕危物種。主要棲于針闊混交林,也適于在針葉林和闊葉林的生境生活。
01體型嬌小長相低調,長著獠牙卻無攻擊力
林麝又叫南麝、森林麝、黑獐子、香獐。在麝科動物里,林麝的體型嬌小,長相低調。雖然沒有出色的外表,但是嬌小柔弱的樣子,十分惹人憐愛。一只成年野生林麝體重6-9千克,體長63-80厘米。
野生林麝在毛色上,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頸部兩側,各有一條比較寬的白色帶紋,一直延伸到腋下,猶如戴了白色領巾。這個特點是它外形特征的名片,一看到這樣的毛色,就知道那是林麝。
長了一雙直立著的大耳朵,頭頂沒有角,深棕色的毛發粗硬、曲折呈波浪狀。四肢細長,而且后肢比前肢長,蹄子比較狹而尖,這是它擁有飛檐走壁本領的前提。
雌雄林麝都沒有角,想要區分它們,可以看它們的獠牙。雄麝的上犬齒發達,兩只獠牙長而尖,露出嘴外,為身材嬌小的它增添了幾分威武的魅力,不過沒有攻擊力。
野生林麝雖然是瀕危動物,但其地理分布卻比較廣泛,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寧夏六盤山、陜西秦嶺山脈、安徽大別山、湖南西部、四川、西藏波密、察偶、云南北部、貴州、廣東及廣西北部山區。
02體內分泌出麝香名貴如黃金,用來標記領地,卻被人為捕捉
說到林麝,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分泌出來的麝香。沒錯,林麝就是個生來就帶著麝香的山林精靈。
在它的腹下陰囊與臍部之間有個橢圓形的麝香囊,會分泌出麝香。林麝分泌出來的麝香與龍涎香、海貍香、靈貓香齊名,為四大天然動物香料。
麝香是十分名貴的,而且十分稀罕,堪比黃金,向來有“軟黃金”之稱。但是對于林麝本身來說,這種分泌物是它用來與同伴傳達信息,標記領地的“重要工具”,也是吸引配偶的重要因素。
與大靈貓一樣,林麝也有將尾脂腺的分泌物擦在樹樁、小樹枝上的習慣,用來宣告這個地方是自己的“家”。
林麝自身不具備戰斗力,遇到天敵時,只能逃命。但是它十分戀家,就算被迫逃離自己的“家”。危險解除后,它又會循著自己的麝香氣味,一路尋回來。
除了自然界的天敵之外,林麝還要面對人類的獵殺。它分泌出來的麝香,香氣醇濃,經久不散,是珍貴的香料。
過去,有的人被利益驅使,捕捉林麝,取麝香。致使該物種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然環境中數量急劇下降。
如今,多個地方開始人工養殖林麝,生產麝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盜獵行為,起到保護野生林麝的作用。
03生性膽小怯弱,聽覺和視覺十分敏銳,經常飛檐走壁
山林中許多植物,都可以成為林麝的食物,它的食性很廣,吃多種植物嫩枝葉,還有雜草、苔蘚、嫩芽、地衣及各種野果。
林麝的性格與它的外表相符,生性膽小怯弱,容易受到驚嚇。它在自然界生存依靠的是靈敏的嗅覺、聽覺、視覺,對周圍的環境變動十分敏感,一有風吹草動,一溜煙兒逃跑了。
林麝極度戀家,有著固定的生活領域,但隨著季節的轉變也有垂直遷徙的習慣。“七上八下九歸槽”這句話可以概括林麝的生活特點,七月份在山頂,八月份下山居于山腰,九月回到河谷地帶。總的來說就是,天氣熱時在山頂,寒冷時下山。
通常,白天在自己的領地里休息,在早晨與黃昏時出來覓食。活動、覓食、休息、排泄都有固定的路線和地點,排泄后用前蹄向后扒土覆蓋。
剛才也有說到,林麝本身沒有戰斗力,當它遇到豹、貂、狐貍、狼、猞猁等天敵,只能憑著自己的四條腿,快速逃跑。
先天的天賦,讓林麝擁有很棒的奔跑速度,能夠在險峻的懸崖峭壁,自如行走,不受陡峭地形的影響。它飛檐走壁是常有的事,還能爬上傾斜的樹干,站立于樹枝上。
因為身軀較嬌小,它一跳就能跳到2米高,甚至更高。它的后腿蹄子尖長,它奔跑時,彈跳時,主要靠兩條后腿往前蹦,而兩條前腿只起到輔助作用。
結語
林麝的長相不夠出眾,但它身上長有香囊,能分泌出麝香,人們將它看作山林里的精靈。野生林麝對生態鏈完整性十分重要,我們應該保護野生林麝,保護生態環境。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動物志》《科學大觀園》雜志、北京科普之窗網、生活科學網
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