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敦煌研究院與騰訊互動娛樂合作成立“文化遺產數字創意技術聯合實驗室”,共同探尋文化遺產展示的新技術、新模式。“數字藏經洞”是實驗室的首批項目之一。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敦煌藏經洞以及其出土的約劉萬件文件將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
1900年,敦煌藏經洞石破天驚。在不足7平方米的洞窟中,出土了4世紀至11世紀的約六萬件文物。有“國際顯學”之稱的敦煌學,就是以這些用漢文、藏文、吐蕃文等文字寫成的佛經典籍和社會文書為重要研究資料。
實驗室將以數字孿生技術為手段,以1:1的比例還原敦煌藏經洞,同時讓已流失海外或進入博物館的文獻在洞窟中“重現”。敦煌研究院收藏的001號文獻《歸義軍衙府酒破歷》將是最先“重現”的內容。
據介紹,雙方還在共同打造莫高窟官方虛擬形象“伽瑤”。這一取材敦煌壁畫形象“迦陵頻伽”的虛擬人,能夠與人們互動,還會跳敦煌舞。此外,雙方將在文物數字化領域開展人才培養工作。
“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學術優勢與技術優勢的結合,能更好地推出滿足社會文化需求的創意作品。”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說。
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俞天秀說,數字技術能夠打破時空界限,讓人們更了解敦煌,對文化輸出也有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