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內,機器人燒制的早餐可以自動選取,結賬時AI(人工智能)“慧眼”識別,“刷臉”即可買單;手機上動動手指提前下單,就可以在智能瑰麗刷碼領取早餐;如果你錯過了門店的營業時間,還可以通過24小時開放的智能小吃機,吃上熱乎乎的現制現售湯面等等這些智慧的場景,在這個社區食堂內,讓吃飯也都有了更多科技感。
這座不一般的社區AI食堂位于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面積大約130平方米,設置有自助中餐區、自助澆頭面檔、網訂柜取、24小時智能小吃機等4類區域,實現了全程數字化管理和無人烹飪。
據介紹,機器人將中央工廠配送的凈菜放入對應的智能烹飪系統中,系統會自動根據當日菜單識別食材并進行煎、烤、蒸、煮等操作,一次可以同時完成100份菜品烹飪;在面檔區,用餐者只需要將碗放在“取面位”,機器人便能“感知”訂單來了,去壓面機前取面放入湯簍自動烹飪,將面倒入碗內后,面碗自動運至面湯龍頭前加湯,并自動出餐,同時,還配有10多種自助澆頭可供用餐者自行選擇;結算的時候,用餐者通過智能結算臺自助進行菜品識別、菜品價格計算,在收銀臺進行支付,支付方式包括人臉識別、刷卡、掃碼、數字人民幣等。
整個烹飪過程幾乎都由AI和機器人來擔任,現場只有兩名員工為機器人“打輔助”,負責投料和清潔工作,助力出餐效率也得到了更多的提升,能夠滿足更多用餐需求。
上海市商務委服務業處副處長徐建春說,AI食堂專門加入了適老化技術的應用,餐食營養結構針對老年人的需求設計,在結算的時候還專門加入了老年卡的消費使用,用科技手段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便利度,守護特大城市的裊裊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