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 |佘凱文
來源 |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近日,一則關于騰訊前副總裁吳軍談及國內外互聯網公司的視頻刷爆了各大圈層,在采訪中吳軍“點評”顯得“面面俱到”,例如“百度僵化”、“騰訊沒有To B的基因”、“谷歌平庸”、“蘋果跨界不被看好”等等。
乍一看屬于正常范圍內的行業點評,但只是了解一下,便發現好像事情沒有吃瓜群眾想的那么簡單。
吳軍是“諫言”還是“賣書”?
吳軍的一席話,所引起的不止個別圈層的討論,而是引發了一場全互聯網的探討,但吳軍說這些話合適嗎?
首先簡單介紹下吳軍,根據百度百科吳軍“原騰訊搜搜副總裁。曾任谷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谷歌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著有《數學之美》、《浪潮之巔》和《文明之光》。”
自2012年離開騰訊搜搜之后,吳軍從事起了他自己的出書事業,所以算起來吳軍“離開”互聯網行業已經長達7年之久。
而這7年間以來吳軍都活躍在各大論壇及路演之中,分享著他對科技、企業及商業模式的見解。如果只是這樣,我們可以當他是一位熱心知識傳播、分享自我觀點的“大牛”,但在看完幾篇關于他的專訪或演講后,發現了一個細節,就是在結尾他總會為自己“造勢”。
例如在今年3月高山大學的一次課程分享,他在最后說“我寫過一本書,叫《浪潮之巔》,講的就是今天的硅谷在不斷地叛逆自己,不斷否決過去的自己,不斷地讓自己站立在浪潮之巔。現在這個時代需要的,就是這種變色龍的精神。”
再例如,2016年曾有記者采訪吳軍問“如果企業家或者未來的企業家看,您會推薦哪些書?”他回答“我覺得企業家有時比較急功近利,喜歡看《浪潮之巔》和《硅谷之迷》,然后想著怎么辦企業。想在境界上提高的話,需要看我的《文明之光》,他要有一些對這個社會的思考。”
不出意外這三本都是他的書,原來他早已不再屬于科技領域而是轉到了商業領域,用虎嗅網作者周超臣的話來說就是“吳軍出書的頻率比母豬生崽的頻率還高——2011年的《浪潮之巔》,2012年的《數學之美》,2014年的《文明之光》,2015年的《大學之路》《硅谷之謎》,2016年的《智能時代》,2017年的《見識》,2018年的《具體生活》《態度》……”,說是在“一心一意”的寫書、賣書也不為過。
然而時過7年,他依然頂著“前騰訊副總裁”的身份出來發言,在不明真相的觀眾眼中,這恐怕就會形成誤導,認為這些話肯定正確,是絕對事實。當然明白背后原因群眾當然也有。
雖然吳軍確實有發表自己觀點言論的權利,但在沒有充分證據及事實基準的前提下,會給當事公司造成多大困擾,想必吳軍自己也清楚,那為何他還是要這么說呢?
是因為7月份他的《浪潮之巔》發行第四版,他的言語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營銷,以貶低和抨擊的方式博眼球,說得更直接點,就是在想方設法地位自己的書做推廣。
吳軍曾在采訪中說“什么唐宗宋祖…都沒有我們現在這些企業家、工程師們貢獻大。”以及“谷歌的平庸是因為投入大多在掙錢”。那么賣書就是“貢獻”就是“不平庸”嗎?
這像極了娛樂業圈的營銷手段,例如某影片上映前拋出兩個主角花邊或緋聞信息,來幫助影片造勢,吳軍的“賣書”方式與這并沒有差別。并且,如果之后有需要,說出再驚世駭俗的話也不會讓人感到奇怪。
商業生態的成敗,豈是幾個“噴子”說了算
“蘋果將亡”、“百度已死”、“騰訊沒有夢想”這類消息不說天天,但卻也常見,但這些企業如何了?依然屹立不倒。
評價一家企業,單以過去和現在無疑是片面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會經歷“企業生命周期”,公正的評價一家企業應該包含他的未來。
所謂,“企業生命周期”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幾個階段,包括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脫變期)。
大部分企業在經歷完四個階段之后,會走向衰亡,但只要從衰退期進入蛻變期,對于企業而言便又是一次新生,這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
騰訊不再專注游戲,在社交和服務端下大力氣,可以當成是騰訊蛻變的開始。阿里從前臺轉入中臺,也是屬于阿里蛻變。
而百度在2011年成為中國互聯網首股,是百度在那階段成熟期的頂峰;之后2015年遭遇魏則西事件,使百度迅速墜落;在2017年百度提出ALL IN AI之后,市值又重返千億;最后到今年百度首次虧損,百度正處在一個固有業務的“低潮”和新業務“投入”的交替階段。
即便是號稱人類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蘋果、微軟、谷歌”們也都經歷過低潮和衰退,例如蘋果目前雖然確實處于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下滑,穿戴設備市場被分食的尷尬局面,但與九十年代面臨倒閉的局面相比又要好出多少。
還有像在2013年微軟的業績已經處于一個下滑周期,很多人認為雖然憑借當前業務,微軟可能還會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不可否認的是微軟一定會默默老去,最終無法收拾。
但2014年,微軟調整生產力和業務流程、創造個性化計算和構件智能平臺等一系列舉措,使得微軟鳳凰涅槃,重新回到了谷歌、亞馬遜等老對手的身邊。所以說一個企業的衰退或蛻變是無法避免的,但眼前的成敗也無法決定將來的結果。
騰訊做AI開放平臺、成立智慧產業事業群、做金融服務,都算是騰訊To B業務的亮點,騰訊視B端業務為企業未來,卻被一句“沒有基因”一棒子打死,冤不冤?而百度在云計算、智能駕駛、智能語音方面都取得了長效的成績,在人工智能領域專利數量全國第一,全球第四,所以吳軍所說的在7、8年前百度業務就已僵化這一結論又是如何得出?
結論
吳軍作為前行業人士,以“專家”的角色對各大企業進行解讀,且不說對于前東家的“抨擊”應不應該,只說言必有據,吳軍確實只說了“結論”卻并未提出與之相符的事實依據,并且再細說他也不會了,畢竟還要賣書。
帶有目的性的評論已經失去了客觀性,無論如何吳軍的這番言論,充其量只是其個人觀點,絕對無法代表正真的行業人士,也無法蓋棺定論。
【完】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AI新媒體,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TOP10,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件、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機交互等。
智能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