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兩天有位粉絲給我留言,說最近失眠嚴重:
“感覺自己快失業了,總睡不著。”
“為啥呀?”
“因為看到了這個新聞。”
阿里的人工智能設計師魯班,一秒可以做8000張海報,而且都是不重樣的。
“這是我一輩子也畫不了的量。”
“沒有人家快,沒有人家畫得好,如果這個技術很快成熟起來,那公司還有啥理由用我?”
其實這位粉絲已經有很好的前瞻意識了,很多人還沒注意到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將對很多行業造成巨大的沖擊。
01
AI越來越全能了
你的飯碗還好嗎
自從2016年3月,李世石被Alpha Go打敗,人類最后的智力驕傲轟然崩塌之后,AI這幾年追趕我們的腳步越來越快了。
1、無人銀行橫空出世,柜員鐵飯碗不保
2018年,上海第一家無人銀行橫空出世,大堂里沒有一個人類,只有對你噓寒問暖,效率更高的機器人,而且僅靠它就可以辦理90%的柜臺業務。
2、京東智能配送機器人正式上路,快遞員也要說再見了
去年,京東上線了一批配送機器人,這些配送機器人可以識別、躲避障礙物辨別紅路燈,還能自動駕駛、路線規劃、主動換道、車位識別、自主泊車……
消費者可自由選擇人臉識別、輸入取貨驗證碼、點擊手機App鏈接等三種方式取貨,十分方便。
機器人不吃不喝不休息,不用付出薪水,也不用繳納社保,還能避免安全問題,性價比遠超吃喝拉撒還要交五險一金的人類。
那么,誰還需要快遞員呢?
還記得前段時間那個新聞嗎?
河北唐山市為人民辦了一件好事,把地方的各個路橋收費站,取消了。
但沒想到得是,卻遭到收費站工作人員的強烈反對。
他們圍住領導要一個說法,其中一個大姐更是振振有詞: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么東西了。”
在AI飛速發展的今天,還繼續做這種重復性的工作,那么你將很快被代替。到時候,你都不知道該找誰要說法。
馬云曾預言:“未來,新技術的沖擊將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今日絕大部分白領的工作將會失去,今日絕大部分被認為做得最好的行業和公司都會倒下。”
阿里AI設計師“魯班一秒鐘可以擼幾千張海報,是一個人類設計要花上幾十年才能完成的量;
德勤財務機器人“小勤人”幾分鐘就能完成財務幾十分鐘才能完成的基礎工作,且可以7*24不間斷工作!
AI在不遺余力地超越著人類,方方面面,而且它不需要休息。
02
20年后
世界可能完全不同
有人會覺得,AI超越就超越得了,估計還要個幾百年,那時候我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跟我有啥關系?
這是我見過對AI最普遍的誤解。
關于人工智能,其實有個非常重要的奇點理論。
美國的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認為:“2045年,奇點來臨,人工智能完全超越人類智能,人類歷史將徹底改變。”
圖中向我們所處的正是曲線的節點,奇點時刻的前夜,不知道即將來臨的是怎樣的一個未來。
在這個人類自身并沒意識到的奇點上,沒有人知道往后這二十年,十年甚至五年就會出現什么爆炸性的變化。
但有這么個通俗的想象:如果你從奇點前穿越到奇點后,時間差可能都不需要一年,感受大概等同于電視劇里古代人穿越到現代。
李開復稱:“十年后,世界上9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尤其是,翻譯、記者、助理、保安、司機、銷售、客服、交易員、會計、保姆等工作。”
馬斯克也說在未來20年,全球12%至15%的勞動力將因為人工智能而失業。
所以你可能需要審視一下現在的工作內容了,是不是像流水線工人,銀行柜臺人員、收銀員、快遞員、客服一樣日復一日,機械重復,沒有創造力?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要注意了,你可能就是那幫最先被AI替代的。
奇點并不遙遠。
03
當失業浪潮席卷世界時
哪些人才能幸免
那在AI導致的失業危機到來之前,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盡力對抗不確定性。”
怎么對抗?
準備好大腦,準備好心,準備好錢。
掌握以下這幾種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地做好準備。
1、終身學習能力
未來,各種你現在想都不敢想的事物可能會以爆炸式的速度出現,今天剛了解到的知識,可能下周就會被新的推翻替代。
所以,如果你無法快速學習,那么基本就可以跟時代說拜拜了。
而且,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壽命超過100歲的概率超過50%。
有了這么長的壽命,人生不再像以前一樣簡單,僅有學習、工作、退休3部分。
那時,學習將是一生都要持續做的事情,活到老必須學到老。
2、共情與溝通能力
李開復曾預測過,AI時代最難被替代的幾個職業,像護士、心理醫生、老師等。
當然,未來的這些職業跟現在比會有很多變化。
老師們將更多地幫助每位學生發掘自己的理想,著重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并以良師益友的身份教會他們如何與他人互動、獲取他人的信任。
而醫療護理工作將更多地轉向關懷、陪伴、支持和鼓勵方面。
就算是客服,如果不想被淘汰,也需要在工作中尋求突破,讓用戶感到溫暖親切。
發現沒?這一系列的變化有個非常明顯的共性,那就是需要情感,信任與關懷和較強的溝通能力,而冷冰冰的機器人恰好不具備這些。
這是AI的弱項,也是人類區別于AI的重要能力之一。想要在未來不被AI替代,那就需要我們發揮這一人類特有的優勢。
3、理財能力
面對失控的未來,最好的自處方法就是有錢。
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下,錢帶來的安全感是無可比擬的。
試想一下:
當大部分人整天戰戰兢兢地工作,擔心隨時失業時,你因為有足夠多的錢,便可以有充裕的自由度學習,創造,思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支配自己的生活。
就算失業了也不擔心,反正不依靠工作糊口。
那該是多么棒的一件事啊!
當大部分人都在跟AI緊張進行著一場必輸的生計比賽,你還能為了人類最珍貴的情感,創造力,去努力,還能去關懷別人,與別人合作。會有多么幸運。
這也是為什么理財能力這么重要的原因。
理財是對生活的一種長期而智慧地規劃,是我們還能在未來跟AI搏一搏的底氣。
所以我們在AI還未全面侵蝕的今天,我們要盡快掌握理財能力,盡可能地提高被動收入,讓錢為我們工作,讓時間帶來的復利自己去對抗時間引發的不確定性。
前面已經說過,未來人類的壽命將會大大拉長,而復利的魅力恰恰是在于時間單位的拉長。
假如你現在有一萬元,按照每年10%的投資收益進行計算:
1年后,你會有11000元;
2年后,你會有12100元;
20年后,你會有61159元,較第一年翻了6倍;
30年后就更恐怖了,你會有158631元,僅用了10年的時間就再達到了前20年的2.5倍之多。
隨著時間越往后推移,這種指數性的增長也越來越快。
有人說:理財那么復雜,我哪會,而且哪那么輕松一年就有10%的收益呀?
正因如此,理財學習需要專業的人深入淺出地講解基本原理和專業知識,讓我們迅速明白需要做什么,也讓我們避開各種坑。
這也是我創辦長投學堂,開設9元的14天小白理財訓練營的初衷。
訓練營開到80期+,很多學員說自己在這里最大的收獲是有了安全感和底氣,再也不局限于于日常的工作和眼前的那點兒收入。
繼而放開心態,不斷學習,嘗試了很多其它可能性,生活也越來越精彩。
有90后姑娘裸婚,婚后3年買了2套房+1輛車。
有30歲離異二寶媽從工廠女工,到8個月攢下6萬+。
有工資3K的寶媽,成功做到年收入10萬+。
有學員轉行為職業投資人,帶著家人環游世界。
看到小伙伴們曬自己的改變和成長,變得自信篤定不再迷茫,真的由衷地替他們開心。
理財并不難學,一旦開始,你將會嘗到不工作也能賺錢的甜頭,擁有更多被動收入,人生也更自由。
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