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酒店和短租民宿之間到底是個什么關系?優勢互補?還是取而代之?其實業內一直都有爭論。
樂觀派認為,整個出行住宿市場就像一個空杯子,標準化運作的酒店就像杯子里的大冰塊,滿足的是出行住宿的剛需,而短租民宿則是填滿冰塊之間縫隙的水,滿足的是日益多樣化的個性化需求,誰也不能完全取代另一方,兩者是是互補關系,是良性競爭。激進派則認為,兩者的業態都屬于短租領域,隨著各自市場的瓜分和深入開發,以及多元化觸角的不斷延伸,正面競爭將不可避免,雙方早晚會有一戰。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既然誰也說服不了誰,那么不妨看看各家在市場上的動作,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更清晰的提示。
國際市場:酒店業的擔憂與被圍剿的愛彼迎
作為共享住宿鼻祖的Airbnb,經過e輪融資之后,已成長為估值達31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2019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Airbnb全球房源數量已經超過600萬,超過全球六大酒店業集團所提供的房間總量,累計用戶總數超過5億,房東們在平臺上的收益超過650億美元。
不過樹大招風,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圍剿”。法國巴黎規定所有從事民宿短租的房主都必須登記,且出租時間限定為每年120天以內。德國首都柏林規定一棟住宅最多只能出租一個房間,違者將面臨1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7.49萬元)罰款。丹麥推出草案將限制住宅出租時間每年不得超過70天。
酒店也紛紛成立自己的民宿業務以應對Airbnb的沖擊。以萬豪集團為例,其于2019年4月推出「Homes & Villas」短租服務,提供位于 100 多個目的地的 2000 多套高端住宅房源,以供客戶挑選。
酒店業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未來一定是酒店和民宿共存的局面,誰也替代不了不了誰。只不過原來獨占的市場被人分走一杯羹,總歸心里還是要有些小情緒的。
國內市場:兩極分化的發展策略和尚未瓜分完畢的市場蛋糕
如果把目光轉到國內市場,就會發現和國際上的態勢剛好相反。無論是Airbnb的中國品牌——愛彼迎,還是國內本土品牌——途家、小豬、木鳥,房源量大多只拓展到百萬級別,市場份額占比則更低。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數據顯示,2018年有近8000萬中國消費者使用共享住宿,但是占全國住宿業客房收入的比例僅為6.1%,還遠遠達不到和酒店業“叫板”的分量。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有的短租民宿品牌選擇了正面對抗。2019年5月,小豬公布了新的品牌LOGO和SLOGAN“酒店之外,就住小豬”,并直接打出了“別住酒店,住我家”的口號,挑戰意味十足。
也有的品牌選擇了韜光養晦。木鳥短租CEO黃越表示,美國的民宿大概占整個住宿領域40%的份額,而中國的民宿短租在整個住宿市場的份額只有4%。民宿和酒店是略有交集、但又完全不同的兩個市場,木鳥要做的是差異化競爭,把著力點放在網紅民宿和四木房源上,“風格多樣化+服務標準化”兩條腿走路。
2019年6月,途家集團CEO楊昌樂也表示,在現階段,酒店和民宿更像是一種相互補充關系,都用來滿足不同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住宿需求,民宿也不會對酒店行業構成所謂顛覆性的沖擊。
而在企業品牌兩極分化的發展策略背后,是快速增長的市場發展趨勢。多家調研機構和市場人士都十分看好未來的國內民宿市場,認為接下來的幾年至少會有10倍增長空間,這是一個還沒被瓜分完畢的大蛋糕。對場內的玩家來說,不管什么市場策略,能抓的住這波窗口期的發展紅利,才是最重要的。
五莊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