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本層面看電子煙的門檻很低,號稱500萬就能入局,但從產品的視角看,電子煙的門檻又很高,而從最核心的煙油研發生產來看,電子煙的門檻其實非常高。”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Boulder鉑德合伙人兼CMO方輝做出了如上表態。
方輝的上述表態是在據傳電子煙國家標準將在今年內正式發布的背景下作出的。自從2017年資本紛紛進入電子煙開始,“低門檻”似乎成了外界對電子煙的一種普遍認識:硬件、電芯、煙油都可以找代工廠做,入局者只要會“忽悠“就行。因此我們看到了電子煙行業的數字大爆發。
啟信寶數據顯示,中國電子煙企業已達數千家,僅2017年一年就新增1800多家。然而在目前現存的電子煙企業中,注冊資金不足100萬的小微企業接近一半。
而“低門檻”帶來的問題正在傷害行業的健康成年長,今年315提示電子煙的安全風險,主要體現在煙油霧化產生的有害物質。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標準缺少,國內電子煙煙油的尼古丁純度多數低于國際標準,有的黑心廠家甚至敢用工業用的尼古丁做煙油,安全風險巨大。
據《華夏時報》的報道,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已經審查完畢,今年年底之前將正式發布,這意味著電子煙“群魔亂舞”的時代將結束。行業有了標準,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會變得更良性更有序。
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電子煙國標的公布,此前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狀態的電子煙行業將很快步入正規化,而此前無產品標準、無質量監管、無安全評估的發展狀態也將得到嚴管。占比超過95%以上的小規模、無實力、無技術,趁著市場監管真空期企圖渾水摸魚的電子煙企業將快速迎來關門潮。
行業洗牌之后,有實力的電子煙企業將盡情享受市場爆發的盛宴,根據研究機構歐睿咨詢提供的數據,全球電子煙銷售額在近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1%,電子煙的銷售額在2015年就已經達到了8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相比五年前幾乎擴大了10倍,假以時日,中國也會出現像JUUL那樣超高估值的電子煙獨角獸。
按照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巨頭的出現更有利于全行業的創新與技術迭代。電子煙雖小,但在很多地方需要創新和技術,一根小小的電子煙,甚至需要加入芯片。例如,鉑德電子霧化煙就采用了嵌入式微處理器,用于實時監測并穩定電流狀態。據了解,鉑德的SVT技術結合BTHE霧化芯,可使鉑德電子霧化煙的用戶體驗高度一致。
而煙油研發更是一片深海,“煙油霧化比煙草燃燒更健康”是一種共識,如何用更少的尼古丁滿足用戶對真煙口感的需求,甚至最終消除尼古丁添加,就值得電子煙企業長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