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9年4月底,中國聯通在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大會上發布了“5G先鋒計劃”暨5G友好體驗招募活動。
發布會現場,中國聯通向首批加入“5G先鋒計劃”的十名體驗用戶交付了5G手機、專屬SIM卡。中國聯通“5G先鋒計劃”的開啟以及首批5G手機、專屬SIM卡的交付預示著消費者向5G時代又邁進一大步。
2019年5月初,中國聯通公布了在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大會上所發布的6款5G智能手機和一款5G CPE的最終售價。
售價方面:華為Mate20 X 5G版本、中興天機Axon 10 Pro 5G版本等在內6款5G智能手機售價均達到了1萬元人民幣以上。
實話講,首批5G智能手機均價達到1萬元是符合筆者(李民民,獨立撰稿人)的心理預期的,并不是說售價不夠高昂,此前智能手機廠商、電信運營商等相關代表已經釋放出首批5G智能手機“昂貴”的信號了。
第一批5G智能手機屬于嘗鮮產品,產業鏈尚未形成規模,“萬元機”現象是可以理解的。首批5G智能手機已經亮相,過多的討論高售價其實沒有多大意義,在經歷技術的積累、時間的沉淀之后,5G智能手機是能做到“千元機”級別的。拋開初代5G智能手機的高昂售價不談,這四個關鍵詞更值得被關注。
5G手機能耗大不大
5G網絡具備高速度、泛在網、低功耗、低時延四個基本特點,同時這四個基本特點也可用來衡量5G手機作為5G智能終端是否成熟的標準之一。
5G基帶:高通X55
以“低功耗”這一特點為例,盡管SoC + 獨立5G基帶的解決方案是公認的最佳選擇,按照目前的技術工藝條件,尚且無法加工、量產集成了5G基帶的芯片組,而SoC“掛靠”5G基帶的方式實則會增加5G智能終端的功耗。按照高通在MWC 2019上給出的承諾——2020年推出首款集成5G基帶的芯片組,5G智能手機“低功耗”的問題尚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5G信號質量穩不穩、覆蓋廣不廣
邁入5G時代的前提條件之一便是5G網絡的覆蓋問題,而5G網絡的覆蓋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目前,三大運營商在國內多個城市開展了5G網絡相關的試點、試運營工作。值得關注的是在5G組網方式上三大運營商均采用了高起點部署方式。
圖片來自網絡
在2018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國內三大運營商對于5G商用目標網絡達成了一致協定——高起點的采用3GPP通過的5G標準第一版SA( Standalone,獨立組網)方式。
采用SA方式所部署的5G網絡指的是新建一個包括新基站、回程鏈路以及核心網在內的“新網絡”,其對應的是NSA(Non-Standalone,非獨立組網)——使用現有的4G基礎設施,進行5G網絡的部署。
SA方式的高起點也就意味著工程量級的巨大,5G網絡覆蓋非一朝一夕間能完成。而這將直接決定5G網絡能否具備信號優、質量好的廣泛性。
5G手機應用場景夠不夠廣泛
中國聯通方面關于5G網絡的測試數據顯示:下載王者榮耀游戲包,1.6GB文件只花了15秒時間即完成下載。
5G網絡速度的確很快,但除此之外,目前5G網絡、5G智能手機的應用場景十分匱乏。
2G網絡促成了短信業務形態的完善、成熟;3G時代,語音通訊軟件盛行;4G時代,移動支付、移動互聯網構建了完整的生態閉環……基本上每一次移動通信網絡迭代升級都能帶來一次行業、產業顛覆。當然到了5G這兒,這種顛覆依然會存在,只是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有一個快!
此前看過一段OPPO 5G手機的宣傳資料,手游無需下載,在手機桌面上只是一個圖標,點擊后秒級啟動、秒級加載完成……這里除了體現5G網絡的速度快之外,似乎也反映出了低時延特征。這個5G應用場景中或許手游原本需要存儲在手機端的文件在5G狀態下保留在了服務器端,利用5G的高速度、低時延特征給出了另一種用戶體驗。
5G手機同其他消費級電子產品一樣,面對消費市場其歸根結底需要展示出用戶體驗度層面的提升。關注5G手機能耗、5G信號質量、5G手機應用場景這三組關鍵詞,實則出于用戶體驗維度的考慮。
文丨李民民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關注科技互聯網,有趣、有料;轉載請注明出處
李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