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4月12日,全球網約車巨頭Uber提交了招股書,這個與共享住宿Airbnb并列的硅谷兩大獨角獸之一,很可能成為繼阿里巴巴之后最大的美股IPO。Uber即將上市的消息一時間點燃了投資者對美股IPO的關注,今年目前為止美股IPO表現如何?近期知名美港股券商老虎證券發布分析簡報為投資者提供參考,以下為簡報摘要。
今年Q1美股已上市新股概況
截止到3月31日,今年一季度全美新上市公司共計75家,總融資114.65億美元,其中包含老虎證券在內7只中概股。在上市新股中,金融行業和醫療保健行業公司居多,分別為36家、22家,占總發行量的48%和29.3%。新股中發行價最高的是Lyft,發行價72美元,發行價最低的是中國蘇軒堂藥業及美美證券,發行價4美元。
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排行
在上市首日漲幅前五的公司中,包含兩家中概股。上市首日漲幅最大的是醫療器械股Shockwave Medical,首日上漲79.41%,其次是非洲電子商務運營商Jumia,首日上漲75.59%,排在第三的是軟件管理公司PagerDuty,首日上漲59%,排在第四的是醫藥股Hoth Therapeutics,首日上漲52.32%。第五位是一只中概股,首日上漲48.5%。
(圖片來源:老虎證券)
最受投資者關注公司
1、Lyft(代碼LYFT)美國網約車第一股,美國僅次于Uber的第二大打車軟件公司,是Uber的最主要競爭對手。與Uber的全球化市場定位不同,Lyft更專注于美國國內市場公司當前大約在300個美國城市營運,每月提供1870萬次載客服務,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40%。
2、ShockWave Medical(代碼SWAV)是一家醫療設備公司,專注于開發旨在治療鈣化心血管疾病治療方式的產品。得益于國內和國際客戶購買產品數量的增加,ShockWave在業務領域有著強勁的增長。公司產品收入由2017年的170萬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230萬美元,漲幅達到613%。公司毛利率由2017年負的65%上漲至2018年的41%。
3、Jumia Technologies AG(代碼JMIA) 被稱為“非洲阿里巴巴”的非洲最大電子商務運營商。成立于2012年,是第一家赴美上市的非洲獨角獸公司。公司總部位于德國柏林,業務覆蓋14個非洲國家,提供線上銷售平臺、物流及支付服務。2018年,由于非洲智能手機使用量激增,Jumia客戶數量猛增48%,達到400萬人左右。活躍賣家數為8.1萬,網站成交金額達到8.2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3億元);營收由2017年的9400萬歐元增長至2018年的1.306億歐元。此外,該公司2018年營收增長近40%,達1.49億美元;但公司目前仍未實現盈利,2018年虧損額為1.95億美元。
即將美股IPO熱議公司
Uber
Uber已于4月12日遞交招股書,代碼UBER。Uber目前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塊:打車業務、外賣業務、貨運等其他業務。打車業務無需多講,是Uber的根基。2018年打車業務的總訂單額達到415億美元,占平臺總預訂額497.99億美元的比例為83.3%;同時打車業務給Uber帶來92億美元的營收,占全年營收112.7億美元的比例為81.6%。
核心的用戶數據方面,在2018年,Uber平臺的月度活躍用戶數為9100萬,較2017年同期的6800萬同比增長33.8%,與營收增速持平。
不得不提的是,Uber自2009年成立至今未曾盈利,且平臺營收的增長率在不斷下滑,從2017年的95%降低到33%。倒是外賣業務的增長在2018年還能達到147%,雖然2017年這一數字是470%。
以目前來看,Uber的境況并不樂觀,全球市場的網約車競爭日益白熱化、增速放緩扭虧無力、司機忠誠度還是問題,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給Uber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它必須像亞馬遜一樣,頂住壓力消除質疑,讓投資者看到它長期的價值,才能穩步發展。不管怎樣30天后,你的UBER即將到達戰場。
Zoom
3月22日,視頻會議軟件開發商提交了IPO招股書,將于4月18日在納斯達克交易,代碼為ZM。Zoom成立于2011年,總部設在美國加州圣何塞,擁有1700多名員工,是一家使用云計算提供遠程會議服務的公司。Zoom每年為超過200億分鐘的視頻會議提供服務,其客戶包括美國財富500強公司的1/3和美國前200所大學的90%。
Zoom最大的亮點是,已經實現盈利。招股書顯示,在截至1月31日的上個財年,Zoom營收為3.30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51億美元增長118%。Zoom凈利潤為76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虧損382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Zoom的創始人兼CEO是一名華裔,還是2018全美大公司最佳CEO——山東大漢袁征。1997年-2011年他曾任思科副總裁,2011年離開思科創建了Zoom,目前他持有Zoom22%的股份。
新氧
4月9日,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遞交招股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SY”。新氧在三年之內實現了營收的跨級式增長,2016年至2018年期間,新氧年度總營收分別人民幣0.49億元、2.59億元和6.1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428%和138%。利潤方面,新氧在2017年扭虧為盈,凈利潤為1720.2萬元,并在2018年增長220%至5508萬元。
新氧的營收主要來源有兩種:一是通過向醫美服務提供商提供增加曝光率、客戶獲取和預訂量服務而收取的信息服務費,占總收入的67.3%;二是從醫療美容服務提供商獲得的預訂服務費,占總收入的32.7%。
在流量方面,過去三年,新氧的用戶數量持續增加。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月活躍用戶分別為290萬、480萬和1030萬,平均移動MAU分別達到50萬、100萬和140萬。
從發展速度和營收數據來看,新氧確實撐得起“互聯網醫美領域的獨角獸”稱號,但它也面臨一些挑戰。醫美行業正處風口之下,醫美平臺競爭激烈,悅美、更美、美唄等都是強勁的競爭對手;醫美行業容易發生負面新聞,新氧也曾出現過整容風波事件,另外如何對入駐其平臺的醫生、機構進行資質審核,建立起可靠的信用體系,對新氧IPO之后的道路而言將是關鍵。
本文不構成且不應被視為任何購買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的協議、要約、要約邀請、意見或建議。本文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老虎證券在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方面的意見,也不構成某種投資或策略是否適合于您個人情況的陳述,或其他任何針對您個人的推薦。
張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