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丨科技茶館(kejichaguan)
對于公眾來說,猜不到字節跳動的下一步才是常態。
連續在資訊領域和短視頻風口引領潮流后,字節跳動意外地將觸角延伸到了搜索領域。
據內部消息稱,字條跳動早在2017年就引入了前360搜索的產品負責人吳凱,對搜索業務的布局,字節跳動已經花費了近兩年的時候。
今日頭條的發力
3月12日。今日頭條的開屏廣告推送了#頭條全網搜索#的廣告,官方表示,功能新上線,還在不斷優化中,亟待用戶的建議。
目前來看,搜索功能的確不太好用。有網友搜索“馬化騰”“郭敬明”等關鍵詞,居于首位的都是惡搞圖,剛被辟謠的信息,今日頭條上也能搜索到。目前這些BUG已經被官方修復,但我們能看到的是,和百度一樣,在篩選和甄別信息源的方面,字節跳動也同樣沒有什么好辦法。
這不是今日頭條第一次“觸電”搜索。事實上,今日頭條早就有搜索功能,但此前僅限于站內搜索,而現在,這個范圍延伸到了站外。與其說是字節跳動進入搜索領域,不如說今日頭條把搜索功能做了一次升級。
而數次搜索也讓我們肯定,對于今日頭條的搜索功能,與其強調其能力的全面,不如說其功能的深入:無論是權重,還是排名,頭條系的內容總是更為顯眼。也讓我們合理懷疑,比起強化搜索引擎的功能,為別的平臺導流,今日頭條更看重的是,為自身提高曝光量。
對標百度?
今年年初,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曾刷屏,在這篇文章的論述里,百度搜索的結果,一半都指向了百度自家的產品,其中百度百家號出現的頻率最為高昂。而百家號一直為人所詬病:抄襲、洗稿,既沒有有效的篩選和甄別機制,洋蔥新聞有時候比真相更快出現在使用者的面前。人們質疑百度搜索過分注重自家產品的導流,已經不再具備搜索引擎的功能了。
但內容又是百度不得不做的事情。中文互聯網上各平臺內容相對割裂,企業競爭而導致的接口封閉,使百度爬蟲的能見范圍越來越小。百度不能獲取這些內容,又必須和這些平臺競爭,最后的結果是,百度必須自己做內容。
雖然一度被用戶口誅筆伐,但百度依然是我們最常使用的搜索引擎,艾媒咨詢在2018年底的數據顯示,百度搜索在移動端的市場份額高達42.5%,居行業第一,而PC端的占比則更高。
搜索引擎的核心目的,是為了解決用戶的問題。百科、知道、貼吧、地圖、云盤等等服務, 都是百度強有力的護城河。考慮到市場規模,留給今日頭條的余地并不大。而對用戶來說,若沒有足夠的刺激,用戶基本不會輕易更換搜索引擎。
這是必須的一步
2018年,百度營收突破100億,搜索和信息流居功至偉。
對于已經積累了海量內容的今日頭條來說,選擇搜索作為突破口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它的對手并非百度。
在今日頭條公布搜索業務后,有內部消息稱,知乎也即將內測“知乎百科”功能。垂直APP在搜索功能上的不斷完善,才是今日頭條更為關注的部分。
今日頭條在此前已經積累了海量的用戶數據,而這些數據運用到廣告投放上,相信也會取得不錯的效果。是當前盛行的競價模式更有效,還是基于興趣算法的廣告更科學?從爭奪廣告主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百度也好,還是知乎也罷,今日頭條為自己產品和內容提高爆光量的行為,都是必須的。
其次,雖然今日頭條已經積累了一定用戶數據,但這種信息的獲取方式始終是被動的。倘若能引導用戶使用今日頭條搜索服務,從而主動地將他們自己的需求提出來,必然會使今日頭條的算法更為精準。無論是從今日頭條以技術立身定位,還是今后的營收目標,搜索地今日頭條都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獨立撰稿人,知名科技專欄作者,曾獲鈦媒體年度十大“自由記者”
lulingzic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