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7年起,以瑞幸咖啡、連咖啡為代表的互聯網咖啡開始沖擊國內咖啡市場,傳統咖啡業巨頭星巴克受到沖擊,不得不推出外賣服務來加入競爭。在原本咖啡行業格局被打破的同時,這種互聯網基咖啡爭議不斷,瑞幸咖啡花費8個多億元在一年時間建立超過2000家門店,“野蠻生長”帶來的 更有可能是“滿目瘡痍”,近日連咖啡被曝大量關店,互聯網咖啡是否敗相已露?
咖啡需求加大,將成為3000億元大市場
咖啡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如今我國雖然已經有了不少種植,但這個“舶來品”還從未成為中國飲料界的主流,國內的影響力也遠遠不如本土的“茶”。但最近咖啡的需求實現了快速增長。
有來自于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6到7倍。而國信證券推測,預計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模將達到3000億人民幣。目前我國咖啡人均消費量不到美國的1/300,即使和同在東亞的韓國日本相比,我國咖啡人均消費量也很有空間去提升。互聯網咖啡就是看中這個前景,加入到這個市場之中。
互聯網咖啡的崛起
提起咖啡,大家不會忽視國際咖啡巨頭星巴克,星巴克自1999年進入中國,用了20年時間建立了超過3600家門店,幾乎壟斷了國內連鎖咖啡市場。不過連咖啡、瑞幸咖啡為代表的互聯網咖啡異軍突起,靠著三個季度就燒掉8個多億元銷售近億杯的瑞幸咖啡從無到有,再到成為全國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只用了1年。互聯網開發崛起的套路不外乎這么2點:
1大量補貼培養用戶習慣
互聯網咖啡最新引人的就是瘋狂補貼,一般互聯網咖啡會采取“新客戶免費”、“買贈”、“社交裂變獎勵”等補貼方式給到用戶,此外還有大量優惠的開業酬賓。這種補貼力度短時間吸引了大量用戶,也一下子打開市場。
2、投資人看好
互聯網咖啡之所以能夠進行如此大規模補貼,當然和背后的投資人不無關系。因為有滴滴成功的例子在前,如今互聯網咖啡至少都會有上億融資。
連咖啡被曝大量關店,意味著什么?
根據不少連咖啡布局的城市的用戶反映,近期連咖啡在不少地方已經開始大量關店。以首都北京為例,原來共有60多家連咖啡營業,春節過后20多家門店表示將關閉。位于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的連咖啡也遇到這種狀況。初步統計,連咖啡在全國的關店比例達到了30%-40%。
至于原因,主要就是融資吃緊,投資人不如此前一樣看好連咖啡這個品牌。由于互聯網咖啡的混戰,各家補貼競爭加大,融資一旦有所欠缺,立刻就顯現了出來。
如果做一個類比,瘋狂燒錢的互聯網咖啡就像當年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剛剛出現時候帶來的便捷讓這個行業迅速成為了風口,然而這種急速燒錢的模式也意味著有逃不過的“宿命”,會像酷騎單車那樣小時,還是像ofo一樣艱難的活著,還是像摩拜一樣創始人變現離開。
連咖啡大量關店終究不是好事,如果可以收縮“陣營”,成為“小而美”的咖啡品牌也未嘗不可,但怎么向投資人交代?說連咖啡失敗活著互聯網咖啡失敗還為時尚早,不過沒有資本的擁躉,互聯網咖啡確實沒有未來。
馬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