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南都記者11月1日從嘀嗒出行方面獲悉,最近推出的“順風車行業標準課題研究集思會”第三期議題——如何理解順風車線下交易的“風險”和“責任”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截至10月30日,已有近500萬人參與集思,超過35萬人參與投票。從網友投票結
南都記者11月1日從嘀嗒出行方面獲悉,最近推出的“順風車行業標準課題研究集思會”第三期議題——如何理解順風車線下交易的“風險”和“責任”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截至10月30日,已有近500萬人參與集思,超過35萬人參與投票。
從網友投票結果來看,95%的網友認為車主脫離平臺進行線下交易屬于非法營運,96%認為用戶取消訂單答應線下交易需自行承擔責任與安全風險,還有79%的網友認為乘客被要求線下交易時不拒絕不投訴,也是一種對《順風車平臺公約》違約行為。由此說明絕大部分用戶對于線下交易的風險和責任都有準確清晰的認識:乘客被動接受線下交易也構成違約,平臺公約目的在于保護合乘雙方利益,而這需要車主和乘客共同來遵守。
來源:嘀嗒出行
線下交易容易引發私下加價、人車不符等問題
截至目前,哈啰、嘀嗒、曹操出行等平臺均開啟了順風車業務,但與此同時,在各類投訴平臺,司機要求線下交易、亂加價,接單后又拒載或爽約,賬戶余額莫名被凍結等亂象依然是用戶投訴“重災區”。
在討論中,法律專家,順風車行業標準用戶委員會代表,主流媒體等各各界人士,從各自角度,對于順風車的線下交易的誘因,風險和責任進行了深度剖析。從評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車主反對線下交易,建議順風車平臺應該設置有效的監管手段,來杜絕車主線下交易行為。
例如,有車主將線下交易視為”黑出租”性質,即脫離平臺的監督和監管,“線下交易無非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有不良心理,一種無非就是多拼單、搭載兩個人。對車主而言,線下可以收兩個人的錢,線上平臺給了優惠,車主就是想多賺錢。平臺對于主動取消訂單的一方一定要有懲戒和限制措施?!?/p>
乘客端的規避風險意識也急需提升。據嘀嗒出行方面介紹,通過各個渠道的反饋收集,部分用戶在實際搭乘過程中會遇到車主以一些說法為借口,要求乘客取消線上訂單、改為線下支付;少數乘客基于重新約車浪費時間等方面的考量,同意了車主線下交易的要求,在實際搭乘中卻遇到了車主更改路線、多拼、加價、未將乘客送達指定目的地等多種情況,不僅破壞了出行體驗,也給合乘雙方帶來了潛在危險。
例如,近期就有用戶向南都記者反映稱,自己通過平臺約了一輛順風車跨城出行,事先在線上支付了80多元的車費,上車后發現車上已經坐了兩位乘客,“同樣的路線,他們支付的車費比我還少,可能因為他們是車主通過線下接單約到的,已經事先講好了價錢?!?/p>
一名經常往返廣州、清遠兩地的順風車司機曾對南都記者透露,滴滴順風車下線后,接單量減少,順風車司機都會注冊多個平臺接單,為覆蓋來回成本并有所盈余,跑城際的順風車司機湊夠一定的人數才出發。如果平臺給的價格較低,則跳過平臺與乘客直接溝通加錢,不然就取消訂單。
集思會中有乘客代表總結:“線下交易不可取,一是安全沒保障、不保險,二是車主乘客都是實名認證的,線下交易你還認識哪個是車主、哪個是乘客嗎?”同時,線下交易場景常與私下加價、額外接人、人車不符等違規行為同時發生,進一步增加安全風險。
線下交易舉報主要靠乘客自覺,仍有兩成心存僥幸
南都記者日前對比七大網約車平臺產品端安全整改現狀時注意到,滴滴、嘀嗒、美團打車、首汽等平臺均已在APP較為醒目的位置提醒乘客線下交易的危害,以期在事前進一步防范可能產生的糾紛和意外。
嘀嗒出行方面告訴南都記者,平臺嚴厲打擊誘導取消、線下交易、詐騙、逃避安全監控等違規或違法行為,并嚴厲杜絕順風車主私下聯系攬客出行的行為,“如果乘客與司機脫離平臺交易,則相應保險無法覆蓋,相應安全功能無法發揮作用”。依據平臺合乘公約,車主誘導乘客脫離平臺交易屬于違規行為,將被扣除行為分,甚至面臨賬戶封禁處罰;乘客在已知對方脫離平臺進行交易的時候,應該拒絕合乘,同時也要向平臺投訴。
目前同樣擁有順風車業務的哈啰出行也在平臺端設置了專欄,突出線下交易的三大隱患:車主行車軌跡無監控、車乘雙方都失去保險保障、平臺無權無責協調行程中糾紛,提醒乘客予以規避。據介紹,違規車主也會被平臺予以信任分扣除、限制接單、封號等懲罰。
但南都記者采訪相關平臺工作人員時也了解到,是否發生線下交易行為,目前平臺還無法判斷,主要靠乘客自覺規避和主動投訴舉報,并提供線下支付轉賬記錄等證據,供專員核實。而據了解,大部分乘客在完成行程后并沒有意識去投訴。
有用戶對南都記者坦言,“忙得忘了,有時打車后,車費都要等到下次打車才會付,記性不太好,更不會想起來投訴?!薄坝龅骄€下交易可能會考慮會不會司機有問題、或者有貓膩,但我的需求是去目的地,到了就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位經常出差在外、與網約車司機接觸甚多的用戶這樣回答。
依據投票結果,仍有約24%的人認為可以協商線下交易,表明有部分用戶雖然也意識到順風車線下交易行為本身存在相應的法律責任,但依舊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公眾的安全意識提升依然是重大課題。
順風車行業標準用戶委員會代表、上海金仕維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方莉表示,“無論是車主或乘客,一旦私自在線下達成合乘意向取消了訂單,這種行為就視同自動放棄了基于平臺而促成的三方合同的約束和保護,由此可能產生的司機加價、繞路、非法營運以及在途事故等相關的一切風險和法律責任,平臺將不再承擔,而應由司乘雙方依過錯程度自行承擔。而平臺為保障車乘安全所購買的保險也會因解除而失效,所以對于車乘雙方來說,私下交易,不能存在僥幸心理,一旦產生風險,往往得不償失,后悔莫及?!?/p>
據介紹,自7月份以來,中國交通報、中國公路學會城市交通分會、城市智行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行業協會,聯合嘀嗒出行上線的“順風車行業標準課題研究集思會”已順利開展兩期,共吸引超過1000萬人參與集思,超過75萬人參與投票。南都記者曾報道,前兩期議題分別探討了順風車車主與乘客的關系,以及順風車定價的原則。結果顯示,86%的用戶認為順風車是平等互助的合乘關系、14%的用戶則認為是服務與被服務關系;超8成網友覺得不應把順風車視為賺錢營利的工具。
采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
來源:南方都市報
李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