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野生動物##動物保護##魚##守護海洋#人類崇拜力量。它在原始社會意味著繁殖機會和獵取食物的能力。力量就是生存的本錢。后來我們學會了思考,并且探索外面的世界。誰有能力征服未知的環(huán)境,誰就成了新的崇拜對象。比如最近被美利堅人民推倒雕像的哥倫
#野生動物# #動物保護# #魚##守護海洋#
人類崇拜力量。它在原始社會意味著繁殖機會和獵取食物的能力。
力量就是生存的本錢。
后來我們學會了思考,并且探索外面的世界。
誰有能力征服未知的環(huán)境,誰就成了新的崇拜對象。比如最近被美利堅人民推倒雕像的哥倫布老爺子,那放在大航海時代絕對是白人世界里的偉大先驅(qū)。
大海當中搏擊風浪的可不止有人類造的船,還有各種各樣的神奇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魚類,被造物主選中為速度擔當,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擁有了最適合在水中快速前進的身體結(jié)構(gòu),它們就是——旗魚(Istiophorus platypterus)。
躍出水面的旗魚
嘴化長矛,身化帆,我一劍能擋百萬的魚
這些巨大的魚屬于鱸形目、鯖亞目、旗魚科、旗魚屬。可以長到1.5-2米,最大記錄可以長到3.6米,體重100公斤。
旗魚身體修長而扁平,還有一身細鱗鎧甲,底色青褐,列有十幾道白色的紋路和斑點。
寬大的背鰭高高聳起,從腦后一直延伸到身體后部。像是撐起了藍紫色的船帆或者是旗幟,旗魚也因此得名。英語世界的人們會把它叫做“sailfish",像船帆的魚。
另一個引入注目的特征自然是長長的上顎。相當于人類的上牙床骨頭延伸了出去,變成一把尖銳的矛。由于是骨頭的延伸,這條 “長矛”非常堅硬抗打。
旗魚廣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我國的東海南部和南海等水域也有它們的蹤跡。
作為捕食者,它們最喜歡吃小型魚類,如沙丁魚、胡瓜魚(也叫多春魚),也捕食槍烏賊(俗稱魷魚)等。
魚群受到威脅的時候喜歡聚集成團,朝同一個方向移動,以此迷惑天敵。旗魚捕食的時候就利用了這種習性,它們會先沖撞巨大的魚群,把它們拆散成小群體,然后逐個擊破。
劍一般鋒利的上顎被用來驅(qū)趕和刺傷小魚,使它們失去行動能力,旗魚此時會沖上去把它們吃掉。
使用類似捕食方式的還有來自鋸鰩科(Pristidae)鋸鰩屬(Pristis)的鋸鰩同學。
人稱“電鋸殺魚狂”,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近海淺水區(qū),河口,港灣等地方
鋸鰩的攻擊技能為使用狼牙棒般帶鋸齒的長吻沖擊魚類,擊傷對方后美餐一頓。
大家可能會覺得白色的照片是一個長鼻子魔鬼的臉,但其實鋸鰩的眼睛長在右圖身體上方深色的一面,底部只有鼻子和嘴,這樣方便它靠嗅覺接近被擊昏的魚然后吞進嘴里。
這兩套捕食技能不禁使人聯(lián)想到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橫掃歐洲和中東的 “馬其頓方陣”,前有長矛,背有刺陣,平原之上難逢敵手。
世界上游泳最快的魚
看過動物世界的小伙伴們都應該知道,沙丁魚群游泳極快,且團結(jié)一致,令得捕食者很難下嘴。
但這種把戲在絕對的速度面前只能臣服。
百米沖刺加一個揮鰭轉(zhuǎn)身,再機靈的魚群也難逃被吃掉的命運。
它們擁有流線型的身體加上蘊含雄渾力量的肌肉,在水中的最高時速能達到113km/小時,宛如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小轎車。而且背部寬闊的鰭提供了機動性加持,當旗魚需要快速移動時,背鰭收起減小阻力;當經(jīng)濟剎車或者調(diào)轉(zhuǎn)方向時,背鰭撐起,充當“舵”的作用。這使得旗魚可以緊緊追逐忽然調(diào)轉(zhuǎn)方向的沙丁魚群,不被這種迷惑手段甩開。
我家的表叔數(shù)不清
搜索大西洋旗魚(Istiophorus albicans) 的時候通常會有內(nèi)容把大西洋藍槍魚 (Makaira nigricans) 和它混為一談。
旗魚屬之下有兩名成員,分別是生活在太平洋的平鰭旗魚Indo-Pacific sailfish (I. platypterus) 和大西洋的大西洋旗魚 Atlantic sailfish (I. albicans).
而被cue的大西洋藍槍魚Makaira nigricans是一種體型更大、更加強悍的魚,屬于旗魚科的槍魚屬Makaira
體長可達5m,近一噸重,是名副其實的體重擔當
它們還有一個更加為人熟知的名字:藍馬林魚
側(cè)顏照清晰地顯示出它于旗魚的第二點不同,背鰭。大西洋藍槍魚的背鰭只有靠近頭部后方的一段高聳,到了脊柱附近就只變得很短。
除此之外旗魚科還是一個大家族,一共有3個屬11位表親。旗魚屬、槍魚屬Makaira 還有四旗旗魚屬(Tetrapturus),都長著長長的嘴。
從小就是擁有一雙大眼的崽
這張圖畫下了幼年槍魚眼睛大小隨體型增長的三個階段,從最開始的眼球占滿半個頭到像個乒乓球(其實是從12.6長到22.1毫米),證明眼睛大這種事情要看基因的。
海釣者的終極夢想
旗魚和馬林魚等旗魚屬物種都是釣魚人追逐的目標。釣魚愛好者每天做夢都想釣到一條,舉著它拍個照,然后發(fā)個動態(tài)炫耀戰(zhàn)利品。
在大海上拋了一天魚鉤之后,這幾個小伙子搞到了一條大西洋藍槍魚同屬的一個世兄 黑槍魚(Black Marlin)。(直譯為黑馬林魚也挺好聽)
中文學名叫立翅旗魚(Makaira indica)
這一物種為所在區(qū)域的漁民提供了重要的經(jīng)濟利益。肉通常是是生吃或者油煎的,在日本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壽司魚,在一些太平洋島嶼如夏威夷也是很受歡迎的餐桌食物。
近年來,由于延繩釣的流行,這一類物種一直承受著巨大的捕撈壓力。僅在加勒比海地區(qū),日本人和古巴人每年就能收獲超過1000噸的藍槍魚或者其他旗魚。盡管美國法律規(guī)定,在美國海岸線200英里范圍內(nèi),船只必須釋放所有捕獲的長嘴魚,但旗魚科都是暴脾氣的捕食者,性情兇猛,捕撈和拖拽的過程中掙扎而死的比例很高。
但愿我們能找到一些方法限制捕撈,讓這些海洋騎士得以繼續(xù)乘風破浪吧。
比起餐桌和海釣船,它們更適合待在水里。
張原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