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8月19日,餓了么發布的《2020寵物外賣報告》顯示,在90后鏟屎官精致養寵的理念下,過去一年,這一新興消費市場快速升溫,餓了么寵物外賣訂單增長了135%。第一批汪星人、喵星人過上了平均一單125元的精致生活,“跑步”進入萌寵界的小康社會
“8月19日,餓了么發布的《2020寵物外賣報告》顯示,在90后鏟屎官精致養寵的理念下,過去一年,這一新興消費市場快速升溫,餓了么寵物外賣訂單增長了135%。第一批汪星人、喵星人過上了平均一單125元的精致生活,“跑步”進入萌寵界的小康社會。”
文丨當代職場圖鑒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畫面:
晚上21:30,你大汗淋漓的擠出地鐵站,在小區門口買了一份炒面,跑到家里打開手機邊刷社交媒體邊吃的時候,你家樓上的一只貓,在慢騰騰的吃著可口的“外賣”,而它的主人,則在一旁精心的打理著貓砂......
這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實實在在正上演著的事情。
8月19日,第23屆亞洲寵物展正式開幕,寵物經濟的熱度也隨之被掀起。
兩大外賣平臺先后釋放出加碼寵物市場的信號,餓了么發布的《2020寵物外賣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寵物外賣這一新興消費市場快速升溫,餓了么寵物外賣訂單增長了135%,并且寵物外賣訂單客單價格平均高達125元。
這背后既是說明目前國內寵物消費市場的龐大,也在說明“單身”、“懶”正在成為現代年輕人的代名詞。
一方面:“舍得花”是目前90后寵物主的標簽
《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是寵物行業第一份基于海量養寵用戶調研的消費報告,據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三大寵物市場,中國城鎮養狗、養貓人數達5648萬,全國城鎮犬貓數量達到9149萬只。2018年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2010-2020年增長率大約30%。
而在這其中,約70%的寵物主人年齡在20-35歲,90后成了養寵的主力軍。
我們舉個例子:
一位在深圳打拼3年月入10000的上班族女生自述了她每個月的開銷:
◆ 月薪:1萬元
◆ 月支出:8000元
(租金2000元+服裝化妝用品1500元+伙食費1500元+養寵支出2000元+交通費等其他1000元)。
◆ 養寵支出:狗糧600元+零食500元+洗澡造型400元+其他(玩具或用品500元=平均2000元)。
我們可以看出,這位新都市白領的月度支出中,有1/4的錢是花在了寵物身上。
這肯定不是個例,事實上,全國大部分90后寵物主在面對自己的寵物時,都呈現出了“舍得花”的態度。
另一方面:“求方便”也是大部分90后寵物主的心態
年輕人的養寵方式和老年人是不一樣的。
大部分的90后寵物主都是上班族,他們每天上班、加班、出差,所以照顧寵物的時間相對來說沒有那么的充足。
年輕人養寵物最大的問題不是錢,而是不能離家超過一天,出遠門一定要找寄養,如果是養狗的話每天還得花半個小時遛狗。
所以,養寵物還得方便成為了現代年輕人養寵時的心態。
那么,給寵物點外賣,也就成了一種“剛需”。
最后,“人寵相伴”是許多年輕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娜娜米”是奈奈養的一只黃色博美犬,這也是她第一次養寵物。
“當時也猶豫了,因為沒錢,怕養不起。我有點小潔癖,也怕生活上不習慣。”奈奈坦言,最開始確實也后悔了,覺得花錢又費精力,每天都要打掃,成了一名“鏟屎官”。
不過,慢慢地就習慣了,她說,現在也離不開娜娜米了,因為她一個人在深圳。
對奈奈來說,擁有娜娜米是一件幸運的事。除了最初的不習慣,現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它的那一瞬間,奈奈覺得工作上的不開心立刻煙消云散。最讓她感覺被娜娜米治愈的時刻,便是一邊摸著它一邊看著它吃飯,娜娜米會過來親她一下,“感覺好蘇”。
比起狗狗離不開她,奈奈覺得自己離不開娜娜米,“和朋友聊天一般都會提到她,朋友圈有一半都是她的信息。”
這是時下很多年輕人養寵的真實寫照。
養寵物的經濟內核,是人寵互伴的精神消費。
養寵物實際上已經不能歸為單純的物質消費,尤其對孤身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來說,即便“養不活”自己,也不會虧待自己的寵物。對他們來說,它們已經上升到“朋友”或者“家人”的性質。
在貓貓狗狗的溫柔時光中,年輕人會逐漸化解掉對生活的不滿與孤獨,找到自我的存在感,找到一種治愈傷痛的方式。
而伴隨著城市化的縱深發展、傳統婚戀觀的變化,寵物經濟在未來勢必會迎來大爆發。
——End——
參考文獻:
1、新浪財經《寵物外賣平均一單125元,為啥給寵物點外賣比給人還舍得?》;
2、北京商報《寵物經濟引燃外賣新商機》;
3、廣州日報《年輕人自己都“養不活”,還要養寵物?我們采訪了9個“鏟屎官”》。
馬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