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0月份時,因華北、四川雨水偏多,使得蔬菜產量明顯偏多,不少莊稼地遭淹,因此蔬菜價格迎來了大漲,其中菠菜、茼蒿、豌豆尖等已漲至10元以上,其他葉菜類也漲至6元以上,不少人抱怨蔬菜“不自由”。然而,隨著天氣的好轉,北方暖棚、南方蔬菜上市量增多
10月份時,因華北、四川雨水偏多,使得蔬菜產量明顯偏多,不少莊稼地遭淹,因此蔬菜價格迎來了大漲,其中菠菜、茼蒿、豌豆尖等已漲至10元以上,其他葉菜類也漲至6元以上,不少人抱怨蔬菜“不自由”。
然而,隨著天氣的好轉,北方暖棚、南方蔬菜上市量增多,如今的蔬菜價格明顯走跌。從官方數據來看,286家批發市場19種重點蔬菜的批發均價為5.32元/千克,相比前一周跌了3.1%,且如今已迎來“2連跌”,只是比起去年同期則大漲46.9%。
在下跌的蔬菜中,菠菜、萵筍、黃瓜、白菜、大蔥周環比跌了7.4%、6.7%、6.2%、5.6%和5.5%,很多人感慨蔬菜終于自由了。
從市場零售來看,瀘州一網友表示,當地的蔬菜相比11月初走跌1-3元/斤。如菠蘿已降至1.3-1.6元,黃瓜也已回落至5.5元/斤,菠菜從12元跌至6元/斤,芹菜從6元跌至4元/斤,白菜從3元回落至1.8元/斤。
可見,蔬菜價格確實走跌了不少,特別是下面幾種蔬菜:
1、萵苣
萵苣作為一種市場上常見的蔬菜,其營養成分豐富,且味道獨特,有種別致的香味,因而在市場上深受認可。
不過,萵苣盡管是一種綠葉類蔬菜,但它的可食用部位是莖稈,這也意味著它的畝產量偏多,一畝地可輕松達到7000-8000斤。但因萵苣產量較高,使得市場供應偏多,其價格遲遲賣不動。
盡管10月份時,多種蔬菜均迎來了大漲,可萵苣漲幅并不是太高,盡管市場上一斤5元以上,但產地也不過才6-7毛一斤,主因是萵苣的產地較多,產量并沒有減少多少,只是受大漲潮影響而走高。
不少菜農還期待其可以漲至1元以上,甚至還有人惜售等漲。但沒想,如今萵苣上市量偏多,其地頭價再次跌至4毛一斤,這樣的價格菜農一畝地也不過賺1000元,而如果是大棚種植,成本更高,到手的利潤更低。
其實萵苣低價行情已持續了多年,去年時不少地方就因產地賣不動積壓太多,很多菜農虧損,今年又沒抓住好行情,很多人也沒有繼續種植的信心。
2、生姜走跌
和萵苣一樣,今年的生姜行情也十分低迷,從3-4月份開始,姜價就開始了走跌,從5元高價一路跌至4-5毛一斤,9-10月份生姜集中上市,部分地區價格更是跌至2-3毛一斤,很多菜農抱怨虧損慘重。
在去年時,生姜產地多達3-5元一斤,一畝地可賺上幾萬元。因此,今年姜農也增加了種植規模,誰知姜價卻“一瀉千里”,其行情逐步走跌。姜價之所以下滑,除了產量高外,也因庫存生姜產量太多,使得其行情一直低迷。
新姜開始上市后,因市場需求低迷,且出口渠道受阻,只能轉向國內市場,結果生姜逐步走跌。盡管地方政府也積極解決渠道問題,但因到處積壓賣不動,使得生姜價格一直不起色,很多姜農只能選擇存儲,期待來年行情走高。
其實生姜作為一種調味類蔬菜,市場的需求本身就不高,但因去年行情好,今年種植面積加大,結果才釀成了如今的悲慘行情。
3、大蒜跟跌
近期的蒜價一直不盡人意,如金鄉產區大蒜均價為2.47元/斤,相比前期的3元高價跌了不少。至于蒜價為何偏弱,還因當地的供應充足,市場交易冷清,很多蒜農只能主動降價出售,而貿易商壓價情緒也在加大,因而蒜價低迷,其中老蒜更是跌至1.56-1.8元/斤。
而在杞縣,目前蒜價也不盡人意,如蒜米料為2.13-2.23元/斤,印尼貨為2.48元/斤,大混級也不過才2.63元/斤,其市場需求不高,客商的拿貨意愿偏低,產區購銷力度也不是太大,因而蒜價走跌。
不過最慘的要數冷庫大蒜,前期蒜農們高價收購,結果進入冷庫后價格一天一跌,金鄉產區已跌至2.3元左右,如果以這個價賣出去,貿易商一斤要虧上5毛左右。
如此來看,接下來大蒜市場的風險還會繼續增加,大家要小心才行。
比起以上幾種蔬菜的大幅度走跌,今年的辣椒行情卻非常可觀,平度仁兆的菜農老葛抱怨,今年辣椒種少了,實在是太后悔。
老葛是個蔬菜種植大戶,為了避免往年單一蔬菜風險大,他這兩年采取多種類蔬菜種植模式,這樣就算一種蔬菜走跌,其他蔬菜利潤也能填補。而今年,他只種植2畝辣椒地,但一畝地凈賺4500元,2畝地收入9000元,這讓他為此惋惜,如果多種上幾畝辣椒,那利潤只會更高。
其實蔬菜行情就是如此,每年都有不同的波動,誰也不知道來年哪類蔬菜行情好,因此今年行情好的蔬菜,來年也不能擴大種植規模,不然很容易就會陷入虧損中。
張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