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八大審計員,一年保底12萬,其中證書補貼一年12000普本畢業,自從2016年畢業就跟了現在的公司,天職國際分所,從剛開始試用期的a1職級,半年轉正后到了a2職級,再到現在的sa3職級,底薪已經很高了,再加上明年的調薪政策一下來,剛入職的應
八大審計員,一年保底12萬,其中證書補貼一年12000
普本畢業,自從2016年畢業就跟了現在的公司,天職國際分所,從剛開始試用期的a1職級,半年轉正后到了a2職級,再到現在的sa3職級,底薪已經很高了,再加上明年的調薪政策一下來,剛入職的應屆生底薪都能給到6000+了,總部的會更高,估計會有9000+。
考出cpa之后,我又靠近項目經理這個職位一步,爭取今年年底直接帶新人做項目,年薪20萬也可以沖一沖。
審計的詳情薪資可以看看這個(僅供參考)
我是在去年考下來的cpa,一共用了4年時間,基本屬于死磕,固定學習時間是晚上10:00-12:00,如果下班晚,或者遇到年審,我基本就忙廢了,學習狀態只要有就行了,我也不會強求自己,過了年審之后再說其他的。
給大家說說我的日常工作還有備考歷程,希望能給那些還沒畢業的同學一點指導,或者是有想進事務所的朋友,都可以一起看下去,看完之后相信你們無論是對審計行業還是cpa的備考技巧,都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1、審計是干嘛的?
以下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更淺顯易懂,所有人都能看得明白,但是專業人士肯定覺得很小兒科。
審計是查會計做的賬的。一個公司會計做的賬,不能你說是這樣,事實就是這樣,所以需要第三方介入來核實,我們就是第三方。
審計是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的。一個企業到底營收怎么樣?財務狀況怎么樣?繳稅狀況怎么樣?有沒有人拿公司的錢走個人流水,中飽私囊?一審就知道了。
審計是寫報告的。查了一個公司的所有賬目流水之后,到底情況怎么樣?請審計所寫個報告,讓人家被查公司無論是上市還是年審都有根據。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招標啊、銀行合作啊之類小事情...
聽我這樣說,有沒有好懂一點?
2、審計員的薪資構成、日常工作
薪資構成:底薪+出差補貼+證書補貼+節日補貼
底薪根據職級不一樣肯定也不一樣,一般是4000-7000不等,不是項目經理哈,項目經理怎么一月不弄個將近兩萬塊?
出差大家都一樣,一天150,沒什么可說的,下一年市內沒有70塊錢補貼了,直接就是加到底薪里了,我覺得還是直接加底薪里比較好,不用每天都算自己出差了幾天,因為我要把工資一分不少地給女朋友,你們要是有時間教教我怎么把理財大全要過來唄,各位大哥!
證書補貼的話,我們所是1000,總部和四大會更多,所以好好考證,公司也不會虧待你的,一般事務所之間跳槽,職級也不會比原公司的低,一般是平級。
日常工作:跟著項目走,四海為家!
我不是項目經理,所以就屬于跟著大部隊走,每天的任務就是做項目,查查電業局、大藥房、國企、上市企業、銀行、還有更不可思議的的,我查過國家造導彈的(一個老軍工企業),你們敢信?
日常工作就是做做表格,對對賬目,有時候運氣好,接的項目不復雜,那就是簡單的招標、審賬、對對賬目就可以了;有時候運氣不好,就要做很多工作,做底稿、跑外勤、企業會計做賬不規范,該做的反向沖減的偏要做成負數、還有可能出現企業一直不提供資料,就算提供了資料,要么不匹配要么不全的情況,麻煩得很,光扯皮就要好多天....
項目經理的話就更有得忙了,基本行李箱都在公司長期備著,我剛入職的時候,一個從北京總部調過來的老大哥,我三個月都沒見過他,一開始以為是我們項目錯開了,后來知道他根本沒回過公司,不知道老婆孩子是怎么兼顧的。
審計的生活,苦不堪言,也就能蹭別人食堂的免費飯能讓我覺得生活更有奔頭了,哈哈哈夸張了,飯我還是吃得起的。
3、審計員是怎么壓縮時間硬啃cpa的?
先坦白情況:我數學不好直接導致財管學得不咋樣,所以財管我只能建議大家多做題了;審計科目因為本職工作原因,確實覺得沒有大家說得那么難;因為本人高考的時候文綜考了230,所以記憶方面和文字閱讀能力還是可以的,今年打算趁剛考完稅法的東風,一次性把稅務師5科考了,如果過了的話,給大家報喜。
2017年,第一年考了會計和審計,完美收官;第二年考了經濟法和稅法,全盤皆輸;第三年考了經濟法+戰略+財管+稅法,大滿貫;第四年考了大綜合,到此!我的cpa之路,正式結束了,付出的努力大概就是固定晚上學習;沖刺階段犧牲唯一的無休;晚上背經濟法背到睡著...結果第一年還沒過。
所以備考cpa就是一個大型吃苦、乘風破浪的過程,誰考誰知道。
(1)難度
cpa的難度真的是財會行業天花板級別,吊打其他稅務師、期貨從業、初級會計考試,連中級的難度都比不上cpa,所以真誠建議只要不是大學備考或者有很多備考時間的人群都貫徹落實一年兩科,一難一易進行合理備考,別跟自己過不去!!
三個比較難的科目(大量計算,知識點艱澀難懂,不日常):會計、審計、財管;
三個比較容易的科目(記憶量比較大,幾乎沒有公式):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
所以建議大家:一年兩科,不慌不忙,穩扎穩打。
(2)推薦搭配:
第一年:會計+稅法/經濟法
會計和稅法聯系是比較緊密的,最重要的是兩科之間的知識點有些是可以相互解釋補充的,尤其是進項稅轉出計入存貨的成本;其次是因為會計是最基礎,最難的,所以第一年借著自己的熱情先考會計也是非常合理的。
經濟法和稅法相對來說都是記憶類型的科目,可以很好地緩沖掉會計的難度,不要像我一樣因為職業需求就考了審計+會計,第一年難就算了,第二年全是記憶類型的,加班之后哪還有那么多精力,所以導致我第二年兩個比較簡單的科目掛了,虧死了!!
浪費了一年的精力,也對我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第二年:審計+稅法/經濟法
這個也是遵循著上述原理,一難一易進行合理搭配來說的,審計的難度也是挺大的,里面的語言很專業,題目考得又偏,審計程序、審計經驗這些都是我們平時接觸不到的知識點,所以考及格已經很不容易了。
搭配經濟法和稅法來說,難度降低不少!
第三年:財管+戰略
這個就是公認的最合理的搭配方式,因為兩科聽說好像本來就是一個科目,而且財管的計算題是最多的,公式鋪天蓋地;戰略比較雞肋,就是講講“如果你是總經理,該怎么規避風險,統籌公司?”這之類的知識,所以就這樣備考吧。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理科生出身的考生,可以選擇報會計+財管。計算能力比較好,專業知識又堅固,所以直接報考會計,財管也是可以的,畢竟對于理科生來說,計算算不上什么難事兒,都是基本功!
(3)網課、講義、題庫的選擇
這個網課選擇,大家不要抵觸,考注會的哪有不報班的?不過我覺得除了經濟法和稅法,其他的科目基本上三年內都可以用的,只不過就是留意每年的考點變動就可以了!
講義我有用過的,去年的,雖然不太新,但是足夠大家參考了,就是這種,我是打印出來了,電腦里還有有電子檔的,可以直接來找我,說不一定還可以針對考試教大家兩個做題技巧。
關于題庫還有沖刺卷,我不會只用一家的,中華、東奧、之了課堂的都用了,綜合感受下來,覺得之了課堂的沖刺卷還不錯,所以學習的時候多交流,指不定真的就做到原題了,備考大神還是很多的。
最后還是說說咱們財會人如何提升自己,在校大學生怎么順利入職?
1、在校學生
初會必須考、努力提升專業課成績、實操畢業前抽兩個月學學、沒事的話多關注招聘信息,一定要重視實習平臺!
要學會給自己劃分階段性目標,大一重心放在專業課上,自己先了解知識點;大二考個初會就挺好的;大三大四就要為就業做準備了,自己不要慫,有時間就嘗試去面試,大三不行就努力充實自己,無論是實操還是考證書,去一個好一點的實習平臺,大四自然機會就來了,正式入職面試的時候,人事自然不敢低看你。
這就是普本學生應該發力的幾點,最后,大四的時候cpa能考一科就考一科哈,讀研的畢業之前考出來,別吃社會的苦的時候,還要備考,屬實苦不堪言。
2、在職備考
在職備考的苦我是吃過了,所以只能告訴大家一件事,咱們現在那么拼,那不就是為了中年以后少吃點苦嗎?
30歲之前的苦很淺顯,不是困了就是累了,以后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事業還沒有一點起色的時候,那種苦是人間疾苦,是內心深處連老婆都不想告訴的苦,只能自己承擔。
最后,祝大家事事順心,考試過關!!要資料還不點贊的,我看看是哪個帥哥美女?
陳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