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當仁不讓晉文公---霸主新鮮出爐晉文公率領晉國軍隊,在齊、秦等盟國的幫助下,大敗楚國左右軍,令尹子玉因及時收縮防線,楚國中軍倒是沒有潰敗,但也無力進攻,只得撤軍。晉軍攻占了楚軍營地,三軍卸下盔甲,大吃大喝狂睡,休整了三天后,這才撤出城濮,回
當仁不讓晉文公---霸主新鮮出爐
晉文公率領晉國軍隊,在齊、秦等盟國的幫助下,大敗楚國左右軍,令尹子玉因及時收縮防線,楚國中軍倒是沒有潰敗,但也無力進攻,只得撤軍。
晉軍攻占了楚軍營地,三軍卸下盔甲,大吃大喝狂睡,休整了三天后,這才撤出城濮,回軍晉國,大軍進入到鄭國衡雍。晉文公下令,在衡雍附近的踐土為周襄王修筑王宮。為什么要修筑王宮呢,晉文公要向周襄王獻俘,又覺得自己年事已高,經不住長途跋涉的辛勞,只有請周襄王來踐土,王宮是修給周襄王的。周王室倒好,連王宮修在哪里都沒權力決定了,這江湖老大當得忒沒意思,就是受人擺布的傀儡。
曾經的小霸主鄭國,自鄭厲公之后,一直活得沒什么格調,與中原姬姓諸侯國的距離越走越遠,反而跟楚國變得十分親密。楚國是什么,一個蠻夷國家而已,不講禮制,沒有文化,中原諸國就是這么看楚國的。鄭國與楚國搞好外交關系也就算了,晉楚大戰,鄭國竟然派出軍隊加入楚國陣營,沒料到,楚國大敗。
小老板鄭文公一看不對勁,心中害怕晉文公會找他算賬,因為當年公子重耳流亡來到鄭國時,鄭文公狗眼看人低,對公子重耳十分無禮。鄭文公于是一口氣將9個兒子送到晉國做人質,請求講和,與晉國結盟。
晉文公見鄭文公送來9個兒子當人質,心想鄭文公神經短路了嗎?哪有這樣表示誠意的?9個公子哥要耗掉我晉國多少錢糧啊?不過此文公不是彼文公,晉文公大度答應了鄭文公的請求,并派欒枝代表自己出使鄭國,表示晉國愿與鄭國結盟。之后不久,鄭文公來到衡雍,與晉文公正式簽訂盟約。
另外一個小老板衛成公,聽說楚軍失利消息后,嚇得趕緊離開衛國,前去投奔楚國,并暫時在陳國安頓了下來。衛成公應該害怕,因為重耳流亡到衛國時,成公的老爹就對重耳很無禮,后來晉文公伐曹,要借道衛國,衛國不客氣地就拒絕了,兩國關系一向有些不友善。
就在修筑王宮同時,晉文公派使節到洛邑,盛情邀請周襄王移駕踐土,出席諸侯會盟大會。說是盛情,其實臺底下的意思是,晉文公我打敗了最強大的楚國,為中原各國解除了楚國的威脅,也保住了你周王室的面子,現在我晉文公要會盟諸侯,周天子必須要給面子,否則,晉國就不管周王室的安危了。周襄王聰明哦,馬上明白了晉國的意圖。周天子出席諸侯會盟,就是周襄王開啟的新模式,真是自作孽活受罪。
公元前632年5月,晉文公邀集魯、齊、宋、蔡、鄭、衛、許等國來踐土會盟,結果許、衛兩國與楚國交好,不給晉文公面子,衛成公只派了元喧送弟弟叔武前來,許國沒人參會。
盟會開始前,晉文公按古老禮制,向天子周襄王獻上楚國戰俘和戰利品,包括一千名步兵、一百輛披著皮甲的駟乘戰車(四匹馬拉的戰車)以及繳獲的頭盔戰甲。
鄭文公擔任獻俘儀式的司禮官,整個儀式用的是周平王時諸侯向天子獻俘的禮制。周襄王愉快地接受了晉文公的獻禮,用甜酒招待了晉文公,又允許晉文公回敬天子以甜酒。周襄王是否真的愉快就沒人清楚了,反正裝都得裝出愉快來。
獻俘禮結束后,周襄王命令尹氏、王子虎和內史興父持王室文書,宣晉文公到王宮,封晉文公為侯伯,就是諸侯首領,又賜賞如下禮物:大輅車、戎輅車以及相應的服裝儀仗,紅弓一張、紅箭一百枝,黑弓十張和箭一千枝,黑黍加香草釀造的酒一卣(一種盛酒的器皿),虎賁勇士三百人,這已經是天子給予諸侯的最高獎賞了,晉文公得到的榮譽和獎賞超過以往任何一個諸侯,周襄王也算是下了血本了,沒辦法,周王室的面子還需要晉國維持著。
三位王室使節代表周襄王對晉文公說:“天子告諭叔父(按輩分,晉文公是周襄王姬鄭的叔叔),要恭敬服從天子的命令,安撫四方諸侯,抵抗戎狄,監督處罰王朝內的邪惡勢力。”什么叫邪惡勢力,就是你不聽我的話,你就是邪惡的。晉文公辭謝了三次,才接受命令,還對使節們說:“重耳謹再拜叩首,受奉和宣揚天子的賞賜和命令。”
晉文公接受了天子封賞文書后就離開了踐土王宮,從來到王宮到離開,晉文公三次覲見周襄王。《左傳》是這樣說的:“受策以出,出入三覲”,多數人翻譯成:“接受了策書就離開成周。從成周到離開,三次朝見周襄王”,切,晉文公啥時到過成周,到的是踐土王宮。
又過了幾天,王子虎代表周襄王,在王宮的庭院與諸侯盟誓,宣布盟約:“共同輔佐周王,不得互相傷害!膽敢違背盟約者,上天就會誅殺他,摧毀他的軍隊,使他不能享受國家,直到他的玄孫;無論老少,違背此盟,都會受到喪師亡國的懲罰。”這哪叫盟約,簡直就是發毒誓嘛,諸侯犯了錯,處罰他一個人就好了,干嘛牽涉到他的子孫,有點株連九族的味道。不過亂世用重典,禮法已經不能約束諸侯公卿的胡作非為,發毒誓讓他有點敬畏也是好的。
自齊桓公“葵丘之盟”到“踐土之盟”剛好隔了二十年,標志著晉文公繼齊桓公之后,正式成為春秋霸主。
衛國、許國對晉文公不恭敬,晉文公決定對兩都實行懲罰。衛、許兩國的命運該如何呢?
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