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果說詩中的酒仙是太白,那么詞中的酒仙當屬幼安。——題記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他的一生用壯志豪情譜寫的詞達到了六百多首,其中蘸滿美酒的詞作竟達到了347首。此等創作自太白之后再無第二人。其一生傳奇的經歷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但生不逢
如果說詩中的酒仙是太白,那么詞中的酒仙當屬幼安。——題記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他的一生用壯志豪情譜寫的詞達到了六百多首,其中蘸滿美酒的詞作竟達到了347首。此等創作自太白之后再無第二人。其一生傳奇的經歷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但生不逢時,懦弱無為的宋廷,一直只求抱殘守缺,恥辱求和。致使他恢復河山,擊退金虜的夢想一直未能實現。
生子當如孫仲謀
少年時期的辛棄疾就非常好飲酒。如:“少年喜杯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此時的稼軒意氣風發,志在廟堂,建功立業之心直沖云霄。恰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而就在在此時發生了辛棄疾一生最為傳奇的故事。紹興三十一年即1611年,金國皇帝完顏亮60萬大軍南征宋朝,面對“金虜”大舉南侵,此時宋朝面臨亡國之難。自古英雄出少年,此時的辛棄疾只有二十一歲,在他的眼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親自招攬兩千軍馬,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并擔任掌書記。最終在宋將虞允文的帶領下一路抗金,并在采石磯大敗金軍,令金軍傷亡慘重。但此時的完顏亮并不死心,而是做起了魚死網破的反撲,他下令三日內如果不能渡江,就殺盡大臣。這樣卻激起了金軍的兵變,完顏亮被部下所殺。抗金得到了初階段的勝利。辛棄疾也名震朝野,獲得皇帝的賞識,奉命南下和朝廷聯絡。然而就在返回途中驚聞自己的領導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辛棄疾怒不可遏,親自率領由五十多人組成的“敢死隊”,直撲幾萬人的敵營,生擒叛徒張國安。如此視死如歸和英雄般的壯舉驚為世人。也讓其走向了仕途。
《感皇恩·滁州為范倅壽》
宋代:?辛棄疾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喚得笙歌勸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舊。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與青春斗長久。三山歸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銀盞起,為君壽。
此時辛棄疾風華正茂,前途一片大好,誓有報國殺敵之志。此詞以酒詠出青春的美好,大有朝氣蓬勃,豪邁灑脫之氣勢。“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舊。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詞中大改宋詞傷春賦愁的寫作手法,說青春不會老去,單純的描述出出青春韶華單純的豪邁,實則表現出辛棄疾對未來能夠建功立業的自信。”酒如春好”何不一醉方休?
《聲聲慢·滁州旅次登樓作和李清宇韻》
征埃成陣,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層樓。指點檐牙高處,浪擁云浮。今年太平萬里,罷長淮、千騎臨秋。憑欄望,有東南佳氣,西北神州。
千古懷嵩人去,還笑我、身在楚尾吳頭。看取弓刀,陌上車馬如流。從今賞心樂事,剩安排、酒令詩籌。華胥夢,愿年年、人似舊游。
此時詞人小有成就,躊躇滿志。詞中點出了辛棄疾畢生追求的夢想,也是造就其人生軌跡影響其命運的詞。詞中:“今年太平萬里,罷長淮、千騎臨秋。憑欄望,有東南佳氣,西北神州。”——只得萬里太平遠遠不夠,要突破那長江淮河的界限,和金軍決一死戰。站在高樓憑欄遠望,東南有吉祥的氣象,可能是圣主御駕親征,收復西北的神州。“辛棄疾一生的夢想就是收復失地,恢復大宋版圖,復興中華。此詩也表達了詞人對大宋王權能夠恢復河山的期盼。也為詞人后續的不能實現夢想,壯志難酬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 》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帥隆興,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馬監、趙卿、王漕餞別。司馬賦《水調歌頭》,席間次韻。時王公明樞密薨,坐客終夕為興門戶之嘆,故前章及之
我飲不須勸,正怕酒樽空。別離亦復何恨?此別恨匆匆。頭上貂蟬貴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
孫劉輩,能使我,不為公。余發種種如是,此事付渠儂。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毫發皆帝力,更乞鑒湖東。
根據詞序,此詞的創作背景一是詞人正經歷仕途波折,二是卷入了朝廷內部紛爭。辛棄疾面對世事難料,宦跡不定,人事掣肘,自己憤懣不平只有寄寓美酒以抒己志。
“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孫劉備,能使我,不為公。”大有藐視權貴,不慮俗情的瀟灑飄逸。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有異曲同工之效。”
那么論辛棄疾喝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么有一首詞可以表現。
《西江月·遣興》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此時辛棄疾慘遭貶庶,被迫過著隱居的生活,詞人表現出的憤懣不平以醉酒的狀態表現出來。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是對自己充其一生未能有所成就的悔恨,也是對廟堂之上當權派的失望,激憤。
下闕寫: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詳盡的描寫了醉酒的狀態,將一個醉眼朦朧、神態恍惚的醉漢描寫的出神入化,呼之欲出。最后一句話側面將醉酒的幻想狀態通過松樹的行動刻畫出來。使詞人的形態躍然紙上。
一句“去”包含著詞人的滿腔悲憤,體現出即使自己在落魄時期也不需要別人憐憫的的倔強不屈的性格。也是對世俗政治的不屑。悲壯的詞風直沖云霄。
所以縱觀辛棄疾的一生,壯志難酬,仕圖多舛的命運也和太白極其的相似。而且他們都有一個為國為民請命的俠客夢。最重要的就是他們都嗜酒如命。這就導致了他們關于酒的的詩詞既能對應而且表達也有異曲同工之效。以下是李白和辛棄疾中一部分酒詩和酒詞對比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建議收藏哦!)
1.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李白
總把平生入醉鄉,大都三萬六千場。——辛棄疾
2.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
無窮身外事,百年能幾,一醉都休——辛棄疾
3.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
且對東君痛飲,莫教華發空催,瓊瑰千字已盈懷,消得津頭一醉 。——辛棄疾
我飲不須勸,莫使酒樽空——辛棄疾
4.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李白
萬事一杯酒,長嘆復興歌——辛棄疾
5.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李白
引壺觴自酌,須富貴何時——辛棄疾
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