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天下網商記者王彥之“聚劃算看礦考察團,我們來啦!”10位大爺大媽聚集餐桌,齊聲喊道。7月中旬,土豪中年團看礦的消息在業界悄然走紅,他們來自全國各地,身份迥異,有愛好購物的廣場舞王者,也有曾經跨過山和大海的夫妻驢友。在山東,他們共同探尋了中國
天下網商記者 王彥之
“聚劃算看礦考察團,我們來啦!”10位大爺大媽聚集餐桌,齊聲喊道。
7月中旬,土豪中年團看礦的消息在業界悄然走紅,他們來自全國各地,身份迥異,有愛好購物的廣場舞王者,也有曾經跨過山和大海的夫妻驢友。在山東,他們共同探尋了中國藍寶石之都昌樂及金都招遠,只為一個目的——實地考察礦產區,帶回一波“戰利品”,同時,同時幫助甄選好貨,上線聚劃算。
看礦之旅啟航:中年看礦團,人老心不老
7月15日,考察團聚集在昌城菜館,經過一晚時間,這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媽大爺逐漸熟悉,你一言我一語,分享生活與照片。
“這個帽子要調到最大”朱照根說著,把一頂寫著“聚劃算”的帽子戴到胡穎珊頭上,她是一名老師,身形版正,燙了頭潮流卷發。
“心態良好”的阿姨們
一番打扮后,他們穿好了隊服,斜挎綠底紅邊的郵差包,紛紛捧著手機端詳自己——即使去看礦,也要保持最佳狀態!
大堂內時不時發出哄笑,原來是“姐妹們”忙著自拍,喊著“太美啦,太美啦!”
酒足飯飽,大巴車出發,以歡聲笑語為起點,這趟看礦之旅正式啟航。
沉默的昌樂藍寶石:酒香也怕巷子深
昌樂縣旅游事業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程曉鵬做起“導游”,親自為看礦團介紹藍寶石之都的前世今生。大爺大媽將其緊緊包圍,側耳傾聽。
昌樂藍寶石起源于玄武巖漿噴發形成的柱型晶體,距今已有1800多年,這樣的火山,昌樂有大大小小一百座,中國90%的藍寶石在此產出,火山石為玄武巖,由于堅硬無比,可以被用于制作機場跑道、航空材料。
“昌樂有世界唯一的藍寶石原石礦,待會兒誰用錘子敲出來,直接帶走。”書記的話引發一陣歡呼。
不過,要一睹原石礦的真容絕非易事,礦山漫長陡峭,最險要斜坡處超過45度,舊時的昌樂人,便是沿著這荒蕪天險挖掘財富。
這群五六十歲的叔叔阿姨身體有些吃不消,叫苦連天。“藍寶石就在前方了!”劉朝陽趕在前頭鼓勵道,他在其中最為年輕,常照顧著姐姐們。
包裹寶石的玄武巖往往呈橄欖色,礦區農民憑借豐富經驗直擊一塊石頭,碩大的藍寶原石鑲嵌其上。據介紹,該原石約50克,從農民手中收購價格超一萬元,加工為寶石后更為昂貴,更不要提原石本身具有的歷史科學價值。
大爺大媽站在礦坑中,揮舞著大旗,仿佛要“占領”這片無人踏足的土地。旁人打趣問朱照根:“叔,干嘛呢?”“開礦呢!”他蹲在坑里興奮的說,同時拿著錘子叮叮咚咚敲石。
原石開采后,需要經過切割、打磨、拋光多重工序,隨后被送往交易市場。
昌樂中國寶石城市場內,各種藍寶、粉藍寶閃耀光澤,從幾塊錢的碎鉆,到鴿子蛋大的50萬元斯里蘭卡寶石,琳瑯滿目。
看礦團在店內挑花了眼,徐惠珠甚至直接與家人視頻通話:“你看看喜歡哪種,我帶一個帶給你。”經老板同意,她戴上幾個大寶石戒指,拍起照片。
珠寶店老板杜君,身兼濰坊市珠寶玉器商會副會長,性格健談,聲音洪亮。“1989年我就做這行了,當時還是打工的,現在我線上線下都有店鋪,年銷售20噸。”一年中,他有七八個月在泰國駐扎,收集寶石原料,兒子老婆能講一口流利的泰國話。
昌樂被譽為“中國藍寶石之都”,當地從事寶石加工銷售的企業上千家,相比泰國、斯里蘭卡等世界知名的寶石產地,昌樂藍寶石純度、硬度、色彩三要素并不差,且價格便宜,可是國人卻鮮少耳聞。
由于經濟、歷史、交通等綜合原因,這張名片一直沒有被打出去。“這次全程和聚劃算合作,也是希望看礦團到來后,通過考察和傳播,提升昌樂藍寶石的知名度。”書記這樣解釋他對本次行程如此上心的原因。
程書記現年49歲,作為土生土長的昌樂人,他為藍寶石產業的發展努力了20多年,見證寶石城的誕生、成長。這里的寶石商都和他頗為熟悉,當他帶著看礦團來去交易市場,老板就站在門口和他打招呼,“我不是領導,我是服務的。”他認真道。
目前,他正精心篩選商家,準備在聚劃算統一上線,利用互聯網的通達,為天南地北的寶石愛好者、投資者提供購買渠道,將昌樂源遠流長的藍寶石文化發揚出去。
一噸原石提煉3克黃金,25公斤金磚價值700萬
距昌樂200公里的招遠市,是看礦考察團的第二站,也享有美名——中國金都,這是我國最主要的黃金礦區,采金歷史近3000年,自唐代起即被定為中央朝廷直轄金礦。如今主要由招金集團牽頭黃金交易及深加工。
不少阿姨本身穿戴金手鐲、金項鏈,對此行萬分期待,想要在原產地考察到便宜優質的黃金。
愛好旅游的胡穎珊對自己的“敗家”指數了如指掌:“我在云南買和田玉,在泰國買乳膠,到俄羅斯買琥珀,一路走一路買。招遠黃金平價,我估計會買不少。”
清晨6點,趁著職工還未上班,考察團來到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嶺礦。該地1966年建礦,擁有職工1300人。
廠內歌聲飄揚,“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叔叔阿姨們伴隨音樂,化身郊游學生,戴著大紅安全帽,隊列整齊的前往礦井。
生產科科長李克拿來一塊礦石,上面隱隱閃耀金色,“和許多人想象的淘金沙不一樣,我們這兒開采巖金。”據介紹,一噸礦石平均只能提煉3、4克黃金。
根據國家規定,安全考慮,婦女兒童不能下井,叔叔們下去了,阿姨們在外等待,搶著和金礦拍照,周靈靜打趣道:“看看,這幫娘們兒看到黃金不撒手啦!”
這邊氣氛熱鬧,李克則筆直站在一旁,交握雙手,靜靜關注運輸車的行駛安全。他已經在該企業工作10年,他堅信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十年。“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地下的礦石經過一道道工序提煉成金燦燦的黃金。”李克這樣描述他的工作,隨后,他又被阿姨們“抓去”合照,圓胖的臉上有些羞澀。
巖金被開采、冶煉之后,便被送往精煉廠。招金精煉廠內有幾處銷售展廳,啞光磨砂質感的古法黃金,“閃瞎眼”的五九臻金,大金項鏈、大金手鐲、花絲寶瓶等黃金產品讓人應接不暇。
展廳一塊價值700萬的25公斤金條成為絕對主角。根據游戲規則,金條大面朝下,小面朝上,單手抓起25秒,成功者可以將其帶走。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大叔李曉東嘗試數遍,累得坐在了地上,氣喘吁吁。看礦團一起舉著大金條合影,笑開了花。
無法獲得大金條,看礦團的熱情轉向瘋狂消費。徐惠珠又在她的姐妹群搞起“直播代購”生意,“女人嘛,都愛美,恨不得珠寶首飾每天換著戴,買黃金還能保值呢,大家都很喜歡。”
胡穎珊阿姨則“批發”了一堆金項鏈,包裝盒塞滿了郵差包,她感覺展廳的黃金特別亮,尋思大約是原產地的品質好。
招金銀樓天貓旗艦店負責人樂了,原本只想通過聚劃算看礦團考察一番,同時在線上宣傳一波,把好貨品質推出去,沒成想,這就賣出不少。
招金銀樓天貓旗艦店是招金旗下唯一網上零售品牌,于2012年開設天貓店,年銷售額上千萬。
“我們線下有80多家直營店,500余家加盟商,但仍然不能覆蓋全國,開設天貓店,不論在哪兒,人們都能買到招金的黃金。”
據悉,行程中的昌樂藍寶石與招金銀樓黃金,將于8月份上線聚劃算,屆時消費者將能買到產地直采的優質產品。
“聚土地2.0”:將全國最具價值的“土地”產品預售出去
為期兩天的看礦之旅結束,大爺大媽們“身懷巨寶”滿載而歸。
實際上,這次的10人考察團由聚劃算從百余人中選出,希望藉由實地考察,帶你去這些日常距離很遠的土地礦產,篩選最具品質的商品,進而以預售的方式在聚劃算集中售賣。
這樣的形式被稱為“聚土地”,“土地”不僅是金礦,也包括稻田、果園、菜園、牧場。
“聚土地”是通過農產品預售,探索訂單農業模式,2014年就開始嘗試。在這種模式下,北京上海等地城市消費者只要預付一點點費用,就能承包一片黑土地,獲得一張“田主證”。等到秋收時節,這片土地所產出的大米會分批寄送上門。每批大米都附有質檢報告和專屬溯源碼,讓消費者輕松識別產地。如果愿意的話,消費者還可以隨時到黑龍江來巡視收成。
而全新升級的“聚土地“,從訂單農業升級為智慧訂單農業,通過聚劃算對消費者需求的掌握,真正實現數據指導種植,未來可以做到以銷定產,同時充分調動和整合阿里生態全域力量,引入阿里云數字農場技術,菜鳥智慧物流,螞蟻農村小貸,直播等,推動數字農業落地。
“農民獲得確定性的訂單,消費者提前預定正宗土地產品,沒有中間流通環節,可以做到高于市場收購價、低于市場零售價,讓兩端都受益。”聚劃算營銷總監蘇譽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評價“聚土地”模式。
繼黑土地稻米,昌樂藍寶石及招遠金礦后,聚劃算還將組織看地考察團赴黑龍江方正縣大米基地、北京密云山楂基地、甘肅永昌沙漠南瓜基地、江蘇陽澄湖大閘蟹產區、河南商丘民權花生產區等全國數十個產區考察,讓“聚土地”這一聚智慧訂單農業,興農扶貧的新模式加快覆蓋全國。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