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是【小人物·大職場】的第79期人物:一個工作7年的派出所基層民警,原本以為高大上的工作,真正做起來卻是五味雜陳,通過他們的眼睛,可以看到這個世界我們不曾看到過的另一面。對工作的所有美好向往,在上班第一天就被擊得粉碎我從小就喜歡玩具槍,喜歡
這是【小人物·大職場】的第79期人物:一個工作7年的派出所基層民警,原本以為高大上的工作,真正做起來卻是五味雜陳,通過他們的眼睛,可以看到這個世界我們不曾看到過的另一面。
對工作的所有美好向往,在上班第一天就被擊得粉碎
我從小就喜歡玩具槍,喜歡看有關警察破案的電視劇。每次看到好人被冤枉,壞人囂張跋扈的樣子,就恨得牙癢癢,恨不得立刻鉆進電視機里,揪出壞蛋丟進監獄里。
所以,長大后當一個抓壞蛋的警察成了我的夢想。
高考的時候,我一門心思就要考警校。結果發現,公安大學的分數太高了,鐵定考不上。
怎么辦呢?
退而求其次,那就考個警校吧。不過,那個時候的警校還是專科,按我當時模擬考的水平,過個二本線還是挺輕松的。于是,為了讀警校,我故意把志愿填了那些分數比較高的二本專業,如愿以償地進了學校。現在想起來,也是佩服自己的膽子夠大。
大學時,我總是想象自己穿著一身帥氣的制服,對著罪犯喊:“不許動!我是警察!”
沒想到的是,畢業后的我被分配到派出所,成了一名基層民警,這就意味著,我不可能開著警車和罪犯飆車,也不可能像英雄一樣和罪犯火拼。
我安慰自己,這就當做積累經驗了。
中隊里,帶我的老警察姓王,雖然他在隊里被叫老王,其實,也才參加工作不到10年,我叫他王老師。
王老師簡單向我介紹了一些工作內容。
比如,一般每三天就要值一次班,這天正好輪到值班,也就是要出警。如果不出警,工作內容就是對自己接到的警進行后續跟蹤、處理,還有調查處理一些上面指派下來的任務,或者就是對自己分管的轄區進行各種管理等等。
我最向往的就是出警了,因為除了能夠積累豐富的經驗,更是能夠實現我懲惡揚善的夢想。然而,沒想到的是,頭一回出警就給我了個下馬威。
戴上警帽,我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和王老師坐進了警車。路上,王老師告訴接的警是個糾紛,具體不知道,去了現場再說。
what?
都出警了,卻不知道是啥?這是不是有點黑色幽默?
看我一臉茫然,王老師告訴我,警務中心發來的工作,對事件信息的描述通常不會特別詳細,只會告知事件的性質和危險的等級。
“啥都不曉得,我們怎么知道去了要做什么?”
王老師似乎習以為常了:“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反正見機行事就行了。”
看我不說話,王老師又特地提醒我:“到了現場,你就站在我后面,啥都別說,先看我怎么處理。你剛來,對法言法語不熟悉,萬一言語不得當,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現場是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洗衣店,鬧哄哄地為了里三層外三層,報警人是位年輕的姑娘,穿著挺好的,卻一臉氣勢洶洶的模樣。
下車后,剛才還輕松表情的王老師秒變嚴肅,氣場足足兩米八。
矛盾經過很簡單。
報警人前幾天把衣服送到洗衣店干洗,來領的時候,發現衣服上的裝飾物有缺損,非常不滿,要求洗衣店賠償1w。但是,洗衣店只同意免除洗衣費,雙方爭執不下,于是就報了警。
我聽了一臉黑線,小聲咕囔:“這不是應該找消費者協會嗎,打報警電話干什么?”
王老師立刻轉頭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立刻閉嘴。
王老師告訴他們,這屬于民事糾紛,不歸派出所管,既然報警了,我們會本著義務進行調解。
說要這些,他開始了解了雙方當事人對賠償的看法。
姑娘說這件衣服是某牌子的限量款,買的時候2w多,才穿了一次就被洗壞了,起碼得賠1w,打了個5折,這還算便宜了店家。
而洗衣店認為,這件衣服當初洗的時候沒有告知衣服的價值,而且也問過有沒有什么特殊情況,適不適合干洗,現在出問題了,不能全賴自己,對方也有責任,只愿意免除洗衣費。
本來已經情緒穩定的姑娘立刻火冒三丈,跳起來指著鼻子又開罵,罵得連我都聽不下去。
我皺著眉頭,極其厭惡地看著她。
王老師居然還不緊不慢地安撫她說,你先別著急,你看看哈,衣服洗壞了的確很糟心。但是,洗衣店賺200塊錢得從早忙到晚,你想想得洗多少衣服?我覺得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既然衣服貴,應該提前預知可能的風險,洗一件衣服才200多,人家賺錢不容易,你一開口賠1w,人家把店賣了都不一定拿得出。
一邊轉過頭去和洗衣店說,免洗衣費也說不過去,畢竟人家這件衣服也不便宜。
在王老師一個小時左右的勸說下,洗衣店松了口,但姑娘依然咬定賠1w。
站在一邊的我,真是無語,這啥呀,明擺著訛人嘛!鬼知道你的衣服多少錢!
王老師看調解沒啥用,就告訴那個姑娘,我們盡到調解義務了,既然達不成協議,她可以選擇帶上律師和相關證明材料到派出所,調取信息,起訴洗衣店。
回去的路上,王老師先嚴厲地訓了我一頓。我無意中說的話和流露出來的表情,很有可能進一步激化矛盾。
他告訴我,在出警時,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但要記住一句話,我們所見的未必就是事實,無論當事人看上去多么無理取鬧,多么讓人不爽,我們也絕對不能僅憑主觀判斷,來定對錯,更不能把個人意志強加于人。
自始至終,我們必須記得身上穿的是警服,代表的是司法公正,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裁決者。說什么做什么都要記住這一點。
經過第一次的出警,你可以說我很幼稚,但是王老師的一番話,很震撼,也算是給了我當頭一棒,原來電視劇的都是騙人的。
案件再多,也抵擋不住吃瓜群眾的好奇心
雖然在進派出所前,我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知道基層的工作量比較大,事情也比較雜,卻沒想到這么大,這么雜,盡是一些讓人頭大、雞毛蒜皮、甚至無語的事情。
可以說在派出所上班的前幾年,我的三觀每天都在不斷地被刷新,每天都在重塑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比如,什么正室和小三掐架、媽媽和孩子鬧矛盾、夫妻吵架、也有偷竊、喝酒鬧事等等,各種狗血,連電視劇都不敢這么寫的劇情我都遇到過,就像我同事說你,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案件我就不說了,反正“1818”這類節目上多的是。不過,在這么多次的出警中,我發現有件非常有意思,無論事情大小,事件發生地都會被各種吃瓜群眾,圍了個水泄不通。
而且這些圍觀群眾,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年齡段,我甚至還遇到過有個媽媽拉著自己的小孩,津津有味地來圍觀小三鬧事的事,還有的人即使是開車路過,居然也敢說冒著被貼牌的危險,下車來看看發生了什么,更有的人可能電視劇看多了,開始現場福爾摩斯版解說,還會開始指揮我們,應該要這么做,不該那么做的。
看著里三層外三層的人,我經常被搞得很火大,處理案件就已經夠煩的了,還要維持現場的秩序,防止出第二次意外,真的是很無語。
有時候第二天偶遇當天在場的吃瓜群眾,他們還會饒有興趣地拉住我詢問案件的后續情況,簡直就像粉絲在追劇。
我經常想,為啥就有這么多人這么喜歡湊熱鬧,關心和自己幾乎沒關系的事情呢?
是好奇心嗎?還是熱心呢?
我經常和同事討論這個問題,后來大家發現,在這些吃瓜群眾中,幾乎沒有那種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為啥呢?
除了工作忙,沒空看這種熱鬧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認識非常清楚,明白這種事情,再奇葩也和自己毫無關系,除了占用自己的時間外,根本幫不上任何忙,反正警察都在了,更不需要自己這種外行人,反而容易添亂。
有時候,真的很希望大家把時間多多關注在自己身上,但這只能是一個夢想。
365天沒休息,即使一年收入15w,我也天天想辭職
成為警察后,我從來不允許的手機電低于50%,更不會在晚上關機,更沒有什么上班下班之說。尤其是遇到一些突發情況,即便是休息時間,也要立刻去做。
我們所4天輪到一次24小時的班,當然了,通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做到的,3天、2天輪到值班才是常態。而且,有時候遇到特殊情況,幾個月不回家也是常態。
所以,家里人經常聯系不到我,我媽甚至開玩笑說,打我電話不如打“110”找我更有用。
話說,值班真的是太讓人痛苦了。
你想想,半夜睡得香的時候,被無情地叫了起來,人還沒清醒,人和事就亂哄哄地來了。經常是躺下不到十來分鐘就又要起來,好不容易可以躺下,又被叫起來,如此反反復復,就像做仰臥起坐,一點脾氣都沒有。
所以,只要穿著這套衣服,想要擁有一個完整的休息天,簡直就是一種奢侈。
而且剛剛上班的時候,很多事情我不會,除了厚臉皮向其他前輩請教之外就是自己慢慢琢磨,我還運氣好,一開始就遇到了王老師,遇到困難或者疑問時,他還愿意教教我。
其實,工作辛苦就算了,受委屈和被誤解是我最受不了的事情之一。
比如,有的領導才不管我是不是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連續跑了72小時沒休息,他永遠看的是結果,挨罵有時候成了家常便飯。
該有的就是有些人,總覺得派出所的警察貓膩很多,用帶色的眼光看我們。
我在出警的時候,就遇到過不明真相的群眾,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不但妨礙我們執行任務,而且差點動粗。
當然了,我不否認在隊伍中,的確有一些人忘記了自己本來該有的職責,為了滿足一些欲望而放低了對自己的要求。
但是,不能因為一顆爛樹而否認一整片森林,像我這樣在基層工作的人,絕大多數的人每天都是任勞任怨地工作。
我工作到現在,七七八八地加起來,一年也有15萬左右。我每次告訴別人真實收入時,有的人不相信,覺得我們這種基層的工作,肯定有很多“油水”可以撈,而有的人卻羨慕我一個月能有1萬多的收入。但是,如果說,365天沒有一天能睡個安穩覺,隨時隨刻可能被電話叫走的“007”工作,這樣的工作你還羨慕嗎?
有一段時間,我真的受不了這么大的工作量和超強的壓力,神經衰弱,情緒非常不好,而且頸椎腰椎也開始出問題,那段時間,我每時每刻想的就是“老子要辭職!老子不干了!”
但是,如果真的要離開,我的心卻感覺空嘮嘮的。我慢慢發現,基層工作雖然苦、累,也脫離了我原來的夢想,但它已經深深地嵌入了我的身體里,已經成為了我的一部分和責任,這樣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能承擔的。
一直以來,就有個想法,講述身邊普通人的職場、創業故事,他們可能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沒有腰纏萬貫,甚至還在努力為生活,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的故事也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故事里一定有悲傷,有溫度,有力量,有觸動你的某些東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
李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