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期美國、俄羅斯、土耳其三國因為購買S400防空導彈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S400防空導彈也為世界軍事迷所關注,有細心者發現一個問題,中國買了6套S400,價格是30億美元,印度買了5套S400,價格是55億美元,土耳其買了4套S400,價格
近期美國、俄羅斯、土耳其三國因為購買S400防空導彈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S400防空導彈也為世界軍事迷所關注,有細心者發現一個問題,中國買了6套S400,價格是30億美元,印度買了5套S400,價格是55億美元,土耳其買了4套S400,價格是25億美元,那么S400防空導彈到底多少錢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借用趙麗蓉老師在小品《打工奇遇》里的臺詞來回答,那就是“菜價是黑呀!真黑呀”。
俄制防空導彈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暢銷貨
武器不是你想買,想買就會賣,賣家心中“有本賬”
軍火交易是公認的全球最賺錢的一種行業,很多人都將它與毒品貿易相提并論,說的就是它利潤巨大(單筆數額巨大)、收益持久(并不是一錘子買賣,后續改裝升級賺錢更多,政治收益更是難以估量),可謂一本萬利。不過這么暴利的行業不是誰都能插一足的,以本文開頭提到的S400防空導彈為例,全世界能生產遠程防空導彈的就當初參加土耳其競標的四種,分別是俄羅斯的S-400、歐洲的紫苑30、美國的愛國者和中國的紅旗-9,除此以外,別無賣家。你想買,只能求助這些國家。于是防空導彈的競標就不是普普通通的外貿單了,早已成為賣方的政治工具了。以美國為例,美國對外軍售主要兩檔,一是NATO+5,指北約成員國加上韓國、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亞、新西蘭五國,二是其他國家。不過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更多層次的,比如,借助所謂的英美特殊關系,英國能夠購買“三叉戟”洲際彈道導彈用于戰略核潛艇,能夠購買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用于攻擊核潛艇,這種戰略武器除了英國買到外,其他國家想也不要想。以色列是美國最大的受援國,每年獲得約30億美元左右的援助,雙方軍事技術合作很深。這兩個國家處于美國軍售的第一層次。其他的北約成員和非北約盟國為第二層次,基本想買的武器都能買到,比如日本裝備180架F15戰斗機,韓國購買F15、F16,法國可以買E2C艦載預警機等等。印度、沙特、埃及、巴基斯坦等國屬于第三層次,可賣不?怎么賣?賣什么?賣多少都要美國說了算。目前國際軍火市場大熱的F35戰斗機,看交付順序也能看得出美國軍售的親疏。其他國家中俄羅斯對部分原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和蒙古、越南、敘利亞等有優惠。英國對前英帝國成員國軍售也有照顧。
狠心把我來傷害,愛這么意外,賣家都會“留一手”
買家最心酸的事,是花了錢,甚至是花了大錢,買來的武器還不是原版的,甚至買了都不能拿回來,真正是有苦說不出。一般來說出口的武器裝備的電子元件、新技術組件等方面與自用的都有所不同,這是正常的,不過故意拉大出口跟自用的差距,就是真黑了。這方面前蘇聯可以說是個中高手了,蘇聯時期,對外出口的武器裝備有“人版”和“猴版”的講究,“人版”是原裝正版,工藝復雜、功能齊全、成本高昂;“猴版”則是簡化版本,工藝簡單、生產容易、成本低廉。自己使用武器為“人版”,而出口給外國的多為“猴版”,并且會根據“友好”程度進行相應程度的配備。如伊拉克購買的的T-72M就是典型的“猴版”,炮塔裝甲厚度僅有280毫米,而蘇聯自用的為410mm的復合裝甲,其他火控系統等方面的性能也差了很多。這樣的武器跟伊朗、科威特較量還可以,碰上美國這種重量級玩家,就成了活靶子了。又如印度購買的T-90坦克上沒有俄軍引以為傲的“窗簾”主動防御系統,作戰能力大打折扣。后來有的國家學乖了,出錢出力,引進技術聯合開發,問題是出錢容易,出力難,一樣逃脫不了挨宰的命運。如印度大力吹噓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印度出資占50.5%的股權,俄羅斯占49.5%的股權,看起來占了大頭,占據主動,實際上該型導彈是在俄“紅寶石”反艦導彈的基礎上開發的,俄羅斯是拿印度的錢進行改進,印度是拿俄羅斯的零配件進行組裝而已。在合作開發T50戰斗機的過程中,印度不愿意做“冤大頭”,多次威脅要撤資,掏錢不“爽快”,俄羅斯哪可能讓你接觸核心技術,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印度人連原型機都摸不到。
用錢澆灌的真愛,枯萎才明白,賣家有把“關公刀”
武器裝備買了后,屬于自己的,照理來說,應該可以自由使用了,實際并不是如此。收錢不發貨、配件不提供、坐地再加價、一言不合就不賣等等,武器出口國分分鐘讓買家郁悶到懷疑人生,讓你買的武器變成廢品。伊朗巴列維時期,美伊關系非常密切,美國為伊朗提供了先進的武器裝備,F14雄貓、F4鬼怪、AH-1武裝直升機等等都是當時美國的主力裝備,伊朗更是F14美國海軍以外的唯一用戶。然而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后,美國及西方國家對伊朗開展全面經濟制裁和禁運,F-14立即歇菜,因備件問題大部分閑置。兩伊戰爭以后,只有個位數的F-14能飛,其余都是“器官貢獻者”。其他武器中,4艘基德級驅逐艦立即扣留,錢也不退。法國一向在武器出售中只認錢,但是狠起來也是啥臉都不要。1967年“六日戰爭”后,法國為保持中立,對以色列實行武器禁運,以色列空軍得不到飛機補充,原定50架“幻影”5也被撤消,自此,以色列轉向美國。賣給臺灣的拉斐特護衛艦,被中國警告后,居然能厚著臉皮賣個啥武器都沒有的殼,價格還比有武器的貴。美國在2000年向臺灣出售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后,居然只允許導彈保存在關島,等于花了錢,東西還放在人家那里。前蘇聯在這方面也是玩的溜,上世紀70年代,索馬里通過與蘇聯結盟,獲得了大量的軍事援助,發動針對埃塞俄比亞的歐加登戰爭,不過埃塞俄比亞向蘇聯示好后,蘇聯居然立即轉向了,出人出武器,幫助埃塞俄比亞贏得戰爭,搞得索馬里一臉懵逼。俄羅斯繼承了這一光榮傳統,經典案例就是向印度免費“送航母”收了30億美元。向伊朗出售防空導彈,簽合約后又說違背聯合國決議,中止了合同。與西方關系惡化后,俄又恢復了這一合同。這種“騷操作”也就俄羅斯玩的出啊。
讓我掙開,讓我明白,放手你的愛,買家“小曲好唱口難開”
被軍火大玩家坑了一次又一次以后,各路買家痛定思痛,決定獨立自主,不做“凱子”,自己搞。法國對以色列實行武器禁運后,以色列開始加大投入,推動國防工業快速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國際軍火市場上的重量級玩家。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憑借半賣半送,在東南亞等地實現了突破。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從自行火炮到突擊步槍基本實現自給。土耳其向巴基斯坦T129 武裝直升機和輕型護衛艦,向烏克蘭出口無人機,向馬來西亞出口裝甲車等等。韓國更是飛機大炮坦克軍艦統統優惠價,大規模外銷,甚至搶了不少中國生意。不過自己研發的話還要看看是不是完全獨立自主,關鍵零配件如果依靠進口的話,還是要被人家卡脖子。輕武器、裝甲車等技術差點,湊活著自用還可以,出口就難以吸引買家了。土耳其的T129 武裝直升機,發動機用的美國貨,美國看土耳其買S400不爽,不賣了!印度想賣越南布拉莫斯導彈,搶俄羅斯生意啊,于是性價比更高的“舞會”導彈出來搶了這一單。“巨坑被玩家”印度自己還搞了不少自研武器,問題是連自己人都看不上,厄瓜多爾買了印度北極星直升機,結果7架墜毀5架。容易被控制、質量不可靠是新興武器生產國常見的問題,要想完全獨立,實現我的武器我做主,我的武器我賺錢,實現這樣的目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這樣看來,S400防空導彈究竟賣多少錢,除了相關的配套維護要求不一樣外,更多的是看賣家的心情了,俄羅斯看重中國的廣告示范效應,價格可以少一點;土耳其是俄羅斯目前極力拉攏對象,必須優惠啊,少賺點讓美國北約惡心下;印度嗎,這種冤大頭自己搞不透,拎不清,還想要好的,那就多要點唄??偠灾F今軍火市場是發達國家自恃技術優勢隨意宰割,普通買家獨立自主舉步維艱,想要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贏得更多話語權,就看你自身硬不硬了。
陳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