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志鵬、朱健恩今天,藥學門診迎來了一位患者。患者:藥師您好,我患有糖尿病快6年了,長期服用降糖藥物,血糖一直控制穩定,但最近血糖出現了波動,是不是藥物沒效了?藥師:您好,您除了糖尿病還有哪些基礎疾病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王志鵬、朱健恩
今天,藥學門診迎來了一位患者。
患者:藥師您好,我患有糖尿病快6年了,長期服用降糖藥物,血糖一直控制穩定,但最近血糖出現了波動,是不是藥物沒效了?
藥師:您好,您除了糖尿病還有哪些基礎疾病?服用的藥物具體有哪些?您的病歷帶了嗎?
患者:原先有點血脂高,但沒有用藥,今年體檢時發現頸動脈有斑塊,醫生增加了幾種藥物,我都帶來了,麻煩藥師您幫我看看。
藥師:根據您的病歷記載,您長期服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血塞通軟膠囊等藥物,其中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血塞通軟膠囊都是今年新增的,請問您在服用這幾種藥物前血糖控制如何?
患者:服用這些藥物前血糖控制一直很穩定,服用后也沒出現太大變化,直到最近血糖才出現了波動,難道是這些藥物原因?那我還要不要吃?
藥師:如果是這樣,您的血糖升高可能和藥物相關。在您新增服用的這些藥物中,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是有引起血糖異常的報道,其中氯吡格雷可能會引起胰島素自身免疫綜合征(IAS),導致低血糖現象出現;而阿托伐他汀引起血糖升高的報道屢見不鮮,以高血糖反應、糖耐量異常、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升高、新發糖尿病較為常見。但相關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獲益大于風險,建議您堅持服用他汀類藥物,咨詢醫師調整降糖藥物治療方案以維持血糖穩定。
患者:原來是這樣,謝謝藥師。
他汀類藥物如何導致血糖異常?
他汀類藥物不僅具有調節血脂功效,還具有抗炎、穩定斑塊,逆轉斑塊的作用。目前,他汀類藥物引起血糖異常的機制尚不明確,有關報道稱其影響血糖控制的相關機制主要有3種:
■ 下調GLUT4(脂肪細胞攝取葡萄糖的重要膜蛋白)的表達;
■ 減少胰島素分泌;
■ 誘導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他汀類藥物嗎?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該類患者體內游離脂肪酸指標偏高,多伴有血脂代謝異常等現象,致使冠狀動脈容易沉積大量脂質,誘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如果任由疾病發展,很容易從血液流通不暢發展成心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若伴有血脂異常,應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糖脂代謝指標,預防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1版)》推薦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亂患者首選他汀類調脂藥物,后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獲益大于糖尿病風險的增加。
服用他汀類藥物一定會血糖異常嗎?
研究指出,他汀類藥物引起血糖異常與藥品品種、劑量、服用時間密切相關,服用劑量越大、服用時間越長,血糖異常風險越高。目前常用的他汀類藥物主要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匹伐他汀七種,其中普伐他汀和匹伐他汀被認為是血糖異常風險最小的他汀類藥物,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升高血糖的概率約為10%-20%。故服用他汀類藥物不一定會引起血糖異常。
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同時如何降低血糖異常風險?
1、遴選合適降脂藥物
普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引發血糖異常風險最低,在保證血脂控制達標的基礎上,可以盡量選擇這兩種藥物。
2、嚴格控制飲食和體重
肥胖患者容易出現代謝綜合征,誘導胰島素抵抗,引發糖尿病或增加血糖異常風險,故應嚴格控制患者體重在正常范圍內,采取“三低飲食”,即低鹽、低脂、低熱量飲食,可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
3、保持合理運動
服用他汀類藥物患者建議每周堅持有氧運動3-5小時,每次30-60分鐘,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
4、監測血糖指標
目前尚無證據證明任何他汀類藥物不增加易感人群新發血糖異常風險,建議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定期檢測血糖代謝指標和肝腎功能。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愿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高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