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好好生活事務所打開生鮮購物軟件,搜索鱈魚。價格差異簡直驚人,同樣的200g鱈魚,價格卻是從18塊到188塊都有。當你仔仔細細比對價格,想找到性價比最高的選項時,你可能想不到,這些掛著鱈魚之名的魚片,可能沒有一個是真鱈魚。01誰是真鱈魚
來源:好好生活事務所
打開生鮮購物軟件,搜索鱈魚。
價格差異簡直驚人,同樣的200g鱈魚,價格卻是從18塊到188塊都有。
當你仔仔細細比對價格,想找到性價比最高的選項時,你可能想不到,這些掛著鱈魚之名的魚片,可能沒有一個是真鱈魚。
01 誰是真鱈魚
圓鱈、扁鱈、銀鱈、真鱈、龍鱈、黑鱈、狹鱈、青鱈、巖鱈、藍鱈……當你在市場上購買鱈魚的時候,你會發現長得差不多的鱈魚片們,總是有著五花八門的名字。
它們是真的嗎?
不全是。市場上所用的商品名“鱈”,和分類學上“鱈”的定義截然不同。
分類學上,只有鱈形目鱈科鱈屬的四種魚:大西洋鱈(Gadus morhua)、太平洋鱈(G. macrocephalus)、格陵蘭鱈(G. ogac)和阿拉斯加鱈(G. chalcogrammus)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鱈魚。
而在市場上,因為1970年后鱈魚捕撈量斷崖式的下跌,為了填補市場空缺,就約定俗成地將一些同目不同科或者同科不同屬的魚也冠以鱈魚之名,擺上了貨柜。盡管近年來鱈魚產量已經逐漸回暖,但產量仍不過當年巔峰時期的1/3左右,而借出去的鱈魚之名也已經收不回來了。
在市場上,這四種鱈魚都可以理直氣壯地以“真鱈”之名出售。不過他們之間,也有些屬內鄙視鏈。
血統最正的是前三者,從頭到尾都在鱈屬里,而第四位阿拉斯加鱈其實長期都被分狹鱈屬里,直到2008年才因為分子生物學的證據,證實了與大西洋鱈的親緣關系,從而明確鱈屬的身份,被挪進了尊貴的鱈魚行列。
不過因為人們都叫習慣了,因此原本的“狹鱈”之名也就一直保留了下來,說鱈魚或者真鱈的時候基本不帶它玩兒。
大西洋鱈是最受認可的鱈魚,在四種鱈魚的價格中也最高。它是最重要的商業魚類之一。早在人類開始在歐洲海域捕魚以來,就成為了人們的盤中餐,還被稱為海中牛肉。除了以生鮮/冰凍魚片的形式上市,還會被直接鹽腌、糖漬、干制或者熏制后上市售賣。你想要買到的真鱈魚,就是它。
格陵蘭鱈魚,是大名鼎鼎的“鱈魚之戰”的主角,但因為產量低我國進口量也低,因此在國內市場上比較少見,直接退出鱈魚價格之戰。
太平洋鱈主要生活在北太平洋邊緣,在我國的黃渤海海域,也是重要經濟魚類之一,通常又被稱為大頭鱈、大頭腥,因為口感粗糙,并不受當地人喜歡。在市場上,一般就直接叫太平洋真鱈了。
至于阿拉斯加鱈,又叫黃線狹鱈,明太魚。因為捕撈量巨大,常年在世界魚類捕撈量亞軍之位上,偶爾還能沖擊冠軍,因此價格也是最便宜的。
黃線狹鱈通常不會直接用鱈魚片的形式出售,而是制成魚茸之后再進一步制作其他魚肉制品,比如你吃到的火鍋的蟹棒或者M家的鱈魚堡,都是用它制成的。此外,它的魚卵研制后就成了大名鼎鼎明太子,是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美食中常見的食材。它偶爾以鱈魚片的形式時,商品名一般是阿拉斯加真鱈。
02 誰是假鱈魚
走出鱈屬,鱈形目有不少魚都會被國內商家用來“造假”。
聽起來很尊貴的“深海鱈魚”,其實是細鱗壯鱈(Albatrossia pectoralis),是鱈形目鼠尾鱈科的,雖真的來自深海,但長得就不太像能吃的樣子,口感更是不敢恭維:蛋白質含量低水分含量高,口感軟爛水汪汪的,并不好吃。因此,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水鱈魚”。
國內的細鱗壯鱈主要進口自俄羅斯,捕撈地白令海峽,在商品名中有時也會直接標明為俄羅斯深海鱈魚。
此外,偶見有鱈形目無須鱈科的十幾種魚類,它們和真鱈最大的差別就是沒長下巴上那根顯眼的小胡子。盡管無須鱈并不是真鱈,但是口感松軟可口,可以做成各種魚塊、魚柳,兼容蒸、炸、煎等多種烹飪手段,如果你身在西歐,那么你吃到鱈魚魚塊、魚柳就有可能是它。因為在當地受歡迎,有時魚片的售價也能趕超真鱈。
此外,還有其他鱈形目的魚也會被當成鱈魚,不過國內就比較少見了。比如藍鱈、青鱈,主要以魚油和魚粉的形式售賣,進口鱈魚魚肝油就有可能以它們為原料。
另一種比較昂貴的黑線鱈(Melanogrammus aeglefinus)則是鱈科黑線鱈屬的唯一物種,本身也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魚肉來源,在北歐通常以新鮮、冷凍或者熏魚的模樣出現,比如芬南的煙熏黑線鱈Finnan haddie和蘇格蘭的阿布羅斯熏魚Arbroath smokie都是以它為原料。
簡而言之,鱈形目里有不少魚都帶著“鱈”字,盡管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鱈魚,但本身也是非常優秀的魚肉來源,有時甚至會比真鱈更美味,也更稀缺。
03 好吃更好拉的假鱈魚
當然,假鱈魚也并不都是無害的,比如用油魚充鱈魚售賣,就會害得人一瀉千里。油魚,是鯖形目蛇鯖科的棘鱗蛇鯖(Ruvettus pretiosus)和異鱗蛇鯖(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商品名通常叫龍鱈、油鱈魚、白玉豚甚至白金槍魚。
油魚的口感別有迷人之處在,細膩豐潤,鮮美可口,脂香四溢,無論是生吃還是煎著吃,都十分美味。不僅會用于冒充鱈魚,還會被不良壽司店冒充金槍魚,以白金槍魚之名售賣。
油魚的口感確實是眾所稱贊的好,但這份美味背后,可能會帶來的一場長達幾天的噴射折磨。
油魚所含的油脂是蠟酯,盡管吃起來差不多,但卻沒法消化,而是累積于直腸,對一部分人會造成腹瀉或者腸胃痙攣,嚴重的還會導致嘔吐或者頭痛。
當然,最刺激的部分在于,它還會讓人變身噴射戰士:蠟酯穿腸過而不留痕,一路直達菊部,隨著一陣悄無聲息的屁息,出現在你無辜的褲子上,發出陣陣惡臭。
盡管有一些人對油魚是毫無反應的,但是在變身噴射戰士之前,誰又能預測到自己到底是不是那個幸運兒呢?所以,如果做好準備,想要感受一下別樣人生,試試油魚也不錯。但如果是買回家當嬰兒輔食的,就千萬要小心了。
04 怎么避免買錯魚
總而言之,除了油魚這個害人拉肚子的假鱈魚,其它假鱈魚都是本身就十分優秀的食用魚,在售賣價格上也都遵循著自己應有的地位。只是因為鱈魚之名被限定了,而商家又亂用商品名,才導致了真假之爭。
不過鑒于大家問得多,還是可以從幾個點來區分真假:英文名/商品名最好分;價格、產地可以來驗證;最后再用外觀做佐證。
第一招:商品名篩選
這幾年,魚片類的商品名已經相對固定了。
真鱈,主要就是大西洋鱈魚,英文直接就叫cod或者Gadus。偶有原材料為太平洋鱈魚的也會直接標為太平洋真鱈。此外,來自挪威產地的有時也會直接標注為挪威北極鱈魚,是挪威海產局推廣的捕撈自北極海域的大西洋鱈。
銀鱈,則是犬牙魚或者裸蓋魚,常見的英文名是 tooth fish。前者產地大多是智利、阿根廷和法國,而后者則多是美國和加拿大(。產品包裝上一般會寫上學名和產地,一看便知道。有時還能看到黑鱈,一般都是裸蓋魚。
冰島鱈魚或者扁鱈,是大西洋比目魚,英文名是Greenland Halibut或者Pacific Halibut,有時也會用太平洋比目魚冒充。我在某寶還看到了國產捕撈的所謂扁鱈,應該是其他比目魚切片掛名。
深海鱈魚、俄羅斯深海鱈魚主要是細鱗壯鱈,一般是白令海峽捕撈的,商家會直接標出來。
龍鱈、圓鱈則都有可能是油魚,前幾年被大量報道后正經超市里已經不見蹤影了,在批發市場可能還能見到。
第二招:價格區間做參考
價格可以做一個參考,但因為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產地、品質、包冰厚度甚至保質期等都會使價格上下波動,只能有一個大概的區間參考。以500g的單價來看,銀鱈魚在200元左右;扁鱈、大西洋真鱈在100-200元區間;深海鱈魚在50元左右。
第三招:外觀辨認
外觀的辨認難度是比較高的,但油魚因為肉色明顯發黃且有油潤感,對比之下會相對好認。
當然,總體而言,靠譜的購買渠道可能是最重要的。道理懂得再多,在均價十幾塊的批發市場,你也很難找到靠譜的真鱈魚。
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