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收集到粉絲留言的問題:有一條關于孩子弱視問題的留言。這位粉絲家的孩子現在7歲,小學一年級,兩年前有驗出高度遠視(350—450)+高度散光(300—400),左、右眼都一樣,經醫師一年追蹤,去年醫生建議配上眼鏡用以防止度數加深(一年追蹤
最近收集到粉絲留言的問題:有一條關于孩子弱視問題的留言。
這位粉絲家的孩子現在7歲,小學一年級,兩年前有驗出高度遠視(350—450)+高度散光(300—400),左、右眼都一樣,經醫師一年追蹤,去年醫生建議配上眼鏡用以防止度數加深(一年追蹤期孩子眼睛度數都未再加深),戴眼鏡后視力仍然在0.7—0.8之間,于是再找了另一位眼科醫師檢查,如預期度數仍維持住,使用鏡片矯正后仍然只能到0.8—0.9之間,但醫師說明如以鏡片矯正仍然無法到1.0以上(滿7歲而言)視力是屬于弱視,對此,雖然眼科醫生也做了解釋,但還是對弱視沒有概念,想好好了解一下。
其實不難理解,人的視力是在出生后才逐漸發育完成,新生兒大腦的視覺區大概只能分辨0.1 以下的視力,所以看東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在正常發育下,3 歲可以達到0.6的視力,6 歲則可達1.0。弱視病人是指如果戴上眼鏡,焦距完全調整后,仍達不到正常的視力,而眼球組織本身并無病變,這才叫弱視。而在兒童視力在發育過程中,視力發展牽涉兩個必要條件:
如果有一眼接受的影像不清楚,則該眼的視力發育會受到抑制,掌管該眼的大腦視覺神經細胞沒有受到足夠刺激,建議至少4歲就要開始檢查兒童的視力,一旦超過10歲,視覺系統定型以后,視覺能力很難再發育,治療起來也就更為棘手。
那么引起兒童弱視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屈光不正:通常是兩眼都有高度近視、遠視或散光,會造成視網膜的影像模糊,影響視力的發育。癥狀如下:
此外,兩眼不等視:兩眼的度數差異很大,通常是一眼正常,另一眼的度數較深,視網膜上的影像也比較模糊,導致單眼視力發育不良。
斜視:眼球肌肉不能協調運作,造成兩眼視線不平行,看東西時會產生復視及視覺混淆,大腦會自動抑制斜視眼的視覺發育,以減輕視覺干擾。斜視眼看到的影像會被大腦抑制,所以斜視的眼睛視力無法發育。治療方式和兩眼不等視相同,須配鏡再加上遮眼療法。
最嚴重的情況是視覺剝奪:由于眼瞼下垂、先天性白內障等眼疾,阻擋光線進入眼球,導致視網膜的影像模糊。
包括:
那么兒童弱視要如何治療呢?
如何預防弱視?
0~4歲是眼睛發育的關鍵期,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眼疾外,日常的眼睛保健更是不可少。
遠離藍光與紫外光的傷害。眼睛水晶體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變黃,較能阻擋藍光傷害視網膜,然而和成人相比,嬰幼兒眼睛的水晶體非常清澈,藍光較易穿透,因此嬰幼兒眼睛受到藍光危害的風險也更高。家長應該注意別讓孩子的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光與藍光下,主要來源包括太陽、霓虹燈、日光燈、水銀燈、捕蚊燈、殺菌燈等,若外出曬太陽時,應該戴遮陽帽或背對陽光。
多用色彩鮮艷的物體、圖形來刺激寶寶的視覺,對于寶寶的眼睛發育是有幫助的。多到戶外踏青、眺望遠處,也能保護眼睛的健康。
寶寶六個月大時就該去小兒眼科專科做第一次眼睛檢查,之后每半年復檢一次。父母從嬰兒出生8~12周開始,就應該多和寶寶做眼神接觸,觀察孩子的視力是否出現異狀。6~8個月大時,幼兒的眼球逐漸成熟,可以學著分辨上下左右不同的方向,雙眼已經能對準目標“固視”,以及跟著移動的目標“追視”,立體感的建立也接近完成,已適合進行首次視力檢查;若等到一兩歲后再做檢查,可能會延誤幼兒視力發展的關鍵期與可塑期。
攝取均衡的營養素,“吃”出一雙好眼睛。維生素A、DHA、AA等,都和眼睛發育息息相關,蛋黃、奶油、肝臟、深綠及深黃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DHA多見于鮭魚、鮪魚等深海魚類;想要攝取AA則可以吃肉類、禽類與蛋類。此外,葉黃素可以保護眼睛免受過度藍光照射的傷害,平時也可多攝取,例如菠菜、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及青豆、南瓜、玉米等,都富含葉黃素。
您還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問題,關注南方健康,三甲醫院醫生顧問持續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
#清風計劃# #健康早班車##南方健康超能團#
陳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