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新華社鄭州7月18日消息,近日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鱽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鱽魚活體。此次黃河鱽魚的發現在網絡上祝賀的沸沸揚揚,但是但部分人對此表示疑惑,明明菜市場還上架的黃河刀魚,怎么轉眼間
新華社鄭州7月18日消息,近日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鱽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鱽魚活體。
此次黃河鱽魚的發現在網絡上祝賀的沸沸揚揚,但是但部分人對此表示疑惑,明明菜市場還上架的黃河刀魚,怎么轉眼間成了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首次發現,去過黃河口旅游過的朋友更是大感疑惑,因為那里的各種飯店都寫著“黃河刀魚”的招牌,更甚者經朋友介紹,花大價錢嘗了一次純正的“野生”黃河刀魚,席間朋友介紹的飯店老板大談“野生”黃河刀魚的諸多特點,難不成這都是“泡沫”?
是的,黃河刀魚是真的,野生黃河鱽魚也是真的,唯獨朋友介紹過去的“野生”黃河刀魚是假的,這中間到底有什么不為人知的門道呢,還得從黃河刀魚這一物種說起。
黃河刀魚到底是什么魚?
黃河刀魚屬于鳀科,又叫"茅刀魚"、“黃河鱽魚”、“倒魚”,這種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長,它們有時游到海里,有時又游到河里。
很明顯黃河刀魚是一種洄游類的魚類,在渤海生長,成年后經過黃河口進入黃河,一路北上到東平湖,這里是黃河刀魚的主要產卵地,更甚者會一口氣游到穿越東平湖洄游到河南境內。洄游類魚類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活力充沛性情激昂,它們很少在黃河沿途進食,憑借著在海中的積累一口氣游到東平湖,這也是黃河口捕撈的黃河刀魚最好吃的原因,油脂豐富又鮮美,越往里游刀魚越瘦,等游到河南境內,那魚就只剩皮包骨頭基本燈枯油盡了。
基本上市面上吃的都是人工養殖的刀魚,上世紀80年代初,黃河口的黃河刀魚僅0.3元/斤左右,即便是1992年前后,黃河刀魚很少見的前提下,其價格也不過幾十元一斤,后期正宗黃河刀魚的價格一路飆升,但那時已是有價無市,黃河口當地人有個笑話,長江刀魚,雖然稀少,但只要有錢,總可以吃到,黃河刀魚,哪怕川普想吃都吃不著。
長江刀魚和黃河刀魚是一回事嗎?
長江刀魚又稱長頜鱭、刀鱭,隸屬于鯡形目,鳀科,鱭屬,與黃河刀魚是同一種魚,但是因為生存的環境不同,所以魚的味道也有所不同,長江刀魚分布于長江及近海半咸淡水區,生殖季節從河口進入淡水,沿干流上溯至長江中游產卵場作生殖洄游,最遠可達洞庭湖,因過度捕撈早已難以形成漁汛,資源已經面臨枯竭的程度,好在2012年4月,世界首次全人工繁殖長江刀魚在江蘇中洋集團長江珍稀魚類繁養殖基地科研中心獲得成功,從此市面上刀魚數量大增。
早些年間在黃河口吃到的刀魚,無一例外均為長江刀魚,就像當地人說的,長江刀魚雖然稀少但有錢還是能吃到的,后來刀魚再次進入尋常百姓,這要歸功于人工繁育,朋友介紹的“野生”黃河刀魚,如果老板有良心,那應該是野生長江刀魚,否則基本上是長江刀魚運到黃河口的“洗澡魚”。
長江刀魚一直沒有絕跡,還要歸功于長江刀魚的洄游路線從未中斷過,即便是再干旱的年頭,長江下部流域都未曾斷流過,但黃河刀魚就沒這么幸運了,據山東省黃河河務局統計,黃河自七十年代開始出現斷流,進入九十年代之后,斷流日益嚴重,1991年至1998年8年中,年平均斷流時間達到107天,1997年大旱,使黃河斷流226天。大量的捕撈加上洄游路線的中斷,將黃河刀魚一步步逼上了絕路。
野生黃河刀魚的再次出現意味著什么?
近年來,為了修復黃河下游生態環境,黃河水利委員會持續向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人工和漫溢補水,特別是從2018年起連續實施黃河春季生態調水,增加黃河上游濕地水面面積,提高地下水位,修復黃河下游各類棲息地和魚類洄游通道等,有效的促進了黃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
黃河刀魚的再次出現,人們為它的再次回歸感到興奮地同時,這將是一個信號,黃河的自然環境修復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這也將是一個“領隊”,隨著黃河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發展,越來越多瀕臨絕跡甚至絕跡的生物一定會再一次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結語
野生黃河刀魚的再次出現,是喜訊,也是壓力,從2020年4月1日起到6月30日,是黃河主干流一年一度的禁漁期,為期三個月時間轉眼即過,此時發現黃河刀魚正是過了休漁期的時間點,此后對這種極其稀少的物種的保護還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瀟湘晨報
陳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