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女明星、網紅到普通人醫美逐漸走近日常生活大家都享受醫美帶來的驚喜改變但在前幾年說到醫美大家還諱莫如深今天擎盾中臺從大數據角度帶大家走進醫美的“超速發展”一、醫美行業市場發展趨勢(一)全球醫美行業市場規模發展現狀全球醫美行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從女明星、網紅到普通人
醫美逐漸走近日常生活
大家都享受醫美帶來的驚喜改變
但在前幾年
說到醫美大家還諱莫如深
今天擎盾中臺從大數據角度
帶大家走進醫美的“超速發展”
一、醫美行業市場發展趨勢
(一)全球醫美行業市場規模發展現狀
全球醫美行業市場規模發展現狀
全球醫美行業發展勢頭猛烈,增速高。根據艾媒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15至2021年全球醫美行業市場規模穩定增長。2021年,醫美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甚至高達10.3%,因此可預計未來全球醫美行業市場規模仍然持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二)我國市場用戶規模發展現狀
全球醫美行業市場規模發展現狀
我國醫美用戶和市場規模也在規模的持續增長。2016-2020年間中國輕醫美市場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在2020年用戶規模達1520萬,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1813萬。用戶規模的持續增長,表明中國輕醫美市場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整個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滲透率偏低,市場前景廣闊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21年研究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我國醫美市場滲透率由2.4%增加至3.6%,到2020年,日本、美國、韓國的醫美市場滲透率分別為11.1%、16.8%和21%,而我國醫美市場滲透率僅為3.9%。
(四)行業發展周期
從行業發展的生命周期來看,我國醫美市場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成長初期階段。參考美、韓醫美20年以上的成長周期,推測國內醫美市場仍有15年左右的快速發展期。
二、醫療美容產業鏈分析
醫美產業鏈由上游院校,藥械廠商,中游服務機構以及下游渠道組成,上中下游之間進行人才,藥品,器械,資金的流通。由于互聯網平臺進駐醫美產業,線上垂直平臺增多,線上獲客形式和占比都不斷增加。線上獲客方式如今包括搜索,電商,通過大數據投放信息流,以及線上商城和線下實體店相結合的方式等同步進行。
01
上游主要龍頭企業介紹
上游主要為原料生產商,藥品耗材或者器械產品制造商,主要龍頭企業包含: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等。
上游代表性公司 | 主營業務 | 銷售模式 | 2020年收入 |
愛美客 | 注射用玻尿酸 | 終端包含醫美診所,門診,醫院以直銷模式為主 | 7.09億元 |
昊海生科 | 玻尿酸應用,通過產業并購切入眼科,骨科 | 區域市場經銷商和直銷相結合 | 13.32億元 |
華熙生物 | 生產透明質酸并逐步往注射用玻尿酸及功能性護膚品擴張 | 國內市場以直銷為主,經銷為輔的模式 國外市場采取經銷為主銷售模式 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上財務經銷直銷 | 26.32億元 |
華東醫藥 | 集醫藥研發,制造銷售,現代物流,健康產業,醫療美容產品制造銷售為一體 | 與基層醫療機構, 醫院,和零售藥店合作以及物流冷鏈進行直銷 | 336.8億元 |
02
中游醫美代表公司主營業務和營業布局
中游為醫美機構,也包含公立醫院或是民營機構,公立醫院包含上海九院,四川華西,北京八大處等。而主要龍頭企業包含醫思醫療,瑞麗醫美,華韓整形,醫美國際,朗姿醫美和華邦健康等。
中游醫美代表公司 | 旗下醫美機構主營業務 | 營業模式和布局 |
醫思醫療 | 1、整形外科手術 2、微整形 3、儀器射頻相關 4、牙科服務 | 內地15家 香港45家 |
瑞麗醫美 | 1、美容外科 2、微創美容 3、皮膚醫療 | 總共四家 分布于浙江和安徽 |
華韓整形 | 1、傳統整形 2、美容皮膚 3、牙科服務 | 以城市醫院和外科醫院為核心高地進行部署 全國一共六家重點城市醫院 |
醫美國際 | 1、非手術類 2、手術類 3、其他 | 以旗艦醫院+衛星診所+社區診所等方式 現包含30家醫療美容中心 分布于 中國內地 香港和新加坡 |
朗姿醫美 | 整形外科、美容外科、美容皮膚科、美容中醫科、美容牙科、微整形 | 截止于2021第一季度已擁有20家醫美機構,主要分布在成都、西安、重慶、長沙、深圳、寶雞和咸陽等地區。 |
華邦健康 | 皮膚健康如美白護膚、疤痕修復、敏感肌護理、抗衰老等等 | 醫美業務板塊已建立了30余家連鎖機構,圍繞省會中心城市及區域重點城市布局—門診部—診所的模式。 |
03
下游醫美服務平臺簡析
下游則包含的是醫美服務平臺,直接對接消費者終端市場的區域如線上新氧app,更美,美唄等醫美服務平臺線上宣傳方式包括在小紅書等投放博主廣告等,線下則是戶外投放公交車,電梯等區域的廣告。
三、下游頭部醫美平臺分析
接下來是針對下游醫美服務平臺代表性平臺——新氧科技的數據分析。
新氧科技用戶增長速度和收入
根據2021年3月22日新氧科技發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務業績。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新氧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42.3%,而在2020前三個季度,新氧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也同樣在持續增長,分別為116.8%、173.7%、153.7%。
2020年新氧平均月活躍用戶量同比增速均超過100%。且第四季度新氧科技總收入4.25億元,同比增長18.6%,創下公司上市以來單季度收入新高。毛利率85.0%,在去年同期83.7%的基礎上實現增長。2020年,新氧總收入為12.9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2.4%。
圖片來源:新氧科技發布的財務數據
新氧科技融資過程
根據艾媒數據分析中心數據顯示,新氧于2014-2019年六年內進行了七次融資,并于2019年5月2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碼SY),成為全球互聯網醫美平臺第一股。融資過程如下圖:
時間 | 輪次 | 融資金額 |
2014年1月 | A輪 | 一百萬美元 |
2014年12月 | B輪 | 2000萬美元 |
2016年3月 | C輪 | 5000萬美元 |
2017年12月 | D輪 | 4億元人民幣 |
2018年3月 | D+輪 | 2億元人民幣 |
2018年9月 | E輪 | 7000萬美元 |
2019年5月 | IPO | 1.79億人民幣 |
根據2017年易觀千帆數據,線上醫美平臺app里,新氧醫美覆蓋70%啟動次數和使用時長。反應的是醫美線上用戶對新氧app的高度依賴和較強的用戶粘性。一方面新氧app啟動時間早,2016年即可自我造血實現盈利。另一方面則在于用戶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醫美相關app,因此隨著廣告鋪開,市場擴大,用戶本身也會逐漸向頭部平臺靠攏。
新氧整體模式實為新媒體,電商和用戶集群的醫美服務平臺模式,通過新媒體廣告宣傳等形式吸引用戶到旗下app上,通過用戶集群和社區分享把握用戶,通過醫美人群真實的使用感言以及術后分享穩定用戶群體,社群本身能聚集用戶,形成穩定的客戶群體。再通過電商對醫美機構進行議價,篩選,以及預約具體醫美項目,做到安全性穩定性以及便捷性的統一。
四、醫美行業投資新一輪爆發——一級資本市場
01
眾多醫美公司設立基金時間歷程
如今,伴隨醫美產業基金的強勢進攻,醫美投資的新一輪爆發已箭在弦上。麗人麗妝,奧園美谷、朗姿股份、愛美客、金發拉比、蘇寧環球等這些頻頻占據漲停話題中央的醫美股早已將目光瞄向了產業基金,企圖提前卡位醫美這個千億級別的黃金賽道。
作為踏入醫美行業的先行者,朗姿股份率先設立相關產業基金,而后愛美客、奧園美谷等紛紛下場。時間線如下圖所示:
02
醫美行業近期股票市場分析——二級資本市場
CV 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1年4月投向醫美賽道的資金已達近5億元。這一數字,超過了2019年與2020年醫美行業一整年的融資規模。而2019年和2020分別為1.2和4.5億元。而醫美市場的火爆不僅僅體現在一級市場更體現在對接股民的二級市場上。
醫美概念股連續暴漲
跨行企業進軍醫美領域后拉出漲停板
2021年度直到四月醫美概念股暴漲,主營業務為嬰幼兒消費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企業——金發拉比在疊加醫美概念后甚至連續拉出漲停板。
金發拉比于2021年4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出資2.38億元通過受讓股權獲得醫療美容企業廣東韓妃醫院投資有限公司36%股權,正式進軍醫美領域。而此消息一出,金發拉比股價立即開啟了暴漲模式。自4月2日以來,金發拉比連續收獲多個漲停板,被稱為“醫美妖股”。此時的醫美概念股風頭無量,被股民們理解為只漲不跌時期的白酒股。
先漲后跌 ,股民大批虧損
但在2021年6月初,醫美概念公司的大規模減持行為股票導致原本高歌猛進的醫美概念股驟然狂瀉。6月5日,朗姿股份發布公告稱,股東申炳云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其持有的約2000萬股朗姿股票,占公司總股本的4.49%。如此清倉式減持,勢必引起公司股價大規模波動。6月伊始醫美龍頭朗姿股份股價連續下跌,周二(6月8日)開盤再次一字跌停,收盤時仍有28萬手封單,51.56元/股的價格相較高點71.6元/股已跌去近30%。
無獨有偶,昊海生科、華熙生物、哈三聯三家也于近期陸續披露了減持公告,減持股數和套現金額如下圖所示:
公司 | 減持股東 | 減持股數 | 占比% | 套現金額(萬元) |
朗姿股份 | 申炳云 | 19876900 | 4.49 | 126,516 |
哈三聯 | 趙慶福 | 312500 | 0.0987 | 991 |
華熙生物 | 盈瑞物源 | 4800000 | 不超過1 | 117,600 |
昊海生科 | 樓國梁 | 2165000 | 1.23 | 45,229 |
金發拉比 | 孫豫 | 559606 | 0.1581 | 940 |
悅心健康 | 陳前 | 25000 | 0.0029 | 19 |
悅心健康 | 劉暉 | 26750 | 0.0031 | 22 |
麥迪科技 | 汪建華 | 1324200 | 0.8003 | 4.574 |
海峽創新 | 宇佑集團 | 3870923 | 0.58 | 2,136 |
合計 | 298027 |
數據來源:投中網
上述公司5月以來大股東宣布計劃減持或已減持市值合計近30億元,此次醫美概念公司的大規模減持行為也被外界普遍認為是“韭菜們”的狂歡過后,大股東們舉著鐮刀來“收割”了。
五、醫美行業亂象和治理
中國消費者協會美容美發服務投訴量逐年對比圖(單位:件)
由上圖可見中國消費者協會里與近年與美容美發相關的投訴量數以萬計,且逐年上漲。這披露了醫美行業蓬勃發展的表象之下,急需擴張的需求催生了各類非正規的醫美機構、醫美從業者,帶動了廉價又缺乏安全性的“黑針劑”的廣泛運用,致使醫美界亂象叢生,甚至出現了行業黑話。
01
醫美行業亂象
醫美亂象里的行業亂象包括:
1、黑醫美機構或個人涉嫌違法開展醫療美容診療業務;
2、未取得職業醫師許可的人員開展醫療美容診療;
3、開展醫療美容診療業務的場所不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
4、用于注射類醫療美容項目的針劑為假貨針劑及水貨針劑。假貨針劑指的是國內外均無任何認證,用于注射類醫療美容項目的針劑;而水貨針劑指的是獲得海外相關機構認證,但未通過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用于注射類醫療美容項目的針劑。
醫美機構開展違法項目或超出范圍經營
根據2019年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合法設立的醫美機構的行業占比14%,合法合規的醫美機構行業占比僅僅達到12%。
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000家,其中醫院類占29.1%、門診部類占32.9%、診所類占38.0%;國家對不同等級的醫療美容機構所開展的醫療美容項目都做出了嚴格規范與限制。
數據來源:艾媒咨詢研究院
而在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當中,也同樣存在機構超范圍經營的現象,即開展超出許可證級別的醫療美容項目,如僅有一級項目許可證的機構開展顴骨縮小術,下頜角整形修復術等四級項目。
此外,行業黑產和違法違規行為仍然猖獗,中國生活美業店鋪數量超過1400000家,而經過艾媒數據估算全國依然有超過80,000家生活美業的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此類機構是違法機構,而全國有超過2000家機構超范圍經營醫美項目,此類機構屬于違規機構。
非法醫美場所醫療美容設備假貨橫行
醫美光電設備市場被國外四大設備廠商壟斷,市占率高達80%;由于醫美光電設備屬于醫療器械范疇,國家對設備流通嚴格管控,廠商與經銷商只能售賣給合法的醫美機構,為確保設備的合法合規,會在機身上設有二維碼可溯源設備的歸屬和是否屬于正品的標識。
根據艾瑞專家調研顯示,由于正規光電設備價格高易壟新性強,管控嚴格,可推測在非法醫美場所90%上流通醫療美容設備都是假貨,可能存在不到10%的正品,水貨通過多手租賃或走私流入市場,因此如若消費者貿然選擇非法醫美機構進行光電醫美項目,輕則毫無效果損失錢財,重則造成永久性傷害。
假貨水貨針劑大行其道,非法注射屢禁不止
由于針劑產品的隱秘性強、易攜帶、流動性高,往往只能在事發后被舉報。因此盡管國家嚴查醫美行業的針劑造假和走私問題,但執法部信難以實施全面打擊,使得非法注射醫療事故屢發不止。
根據艾瑞數據調研顯示,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僅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針劑背后伴隨著至少2支非法針劑的流通,無法保障使用安全。
醫美非法從業者十萬以上,合法醫師僅占行業28%
根據艾媒數據來源,2019年中國醫美行業實際從業醫師數量為38343名,2018年衛健委統計年鑒顯示整形外科專科醫院醫師(含助理)數量僅3680名。
而按照非多點執業情況下,13000家醫美機構醫師的標準需求數量達到106391名,可見醫療美容行業正規資質執業醫師缺口依然巨大;眾多醫美機構醫生的執業資質值得懷疑和考證。
因此消費者們在選擇醫美項目和手術前需要先判斷醫生執業資質,可通過衛健委網站服務欄或者在線醫美垂直平臺App如新氧工具欄,輸入省份和醫師名字查詢醫生執業資質及執業范圍。
儀器操作使用不規范
《臨床技術操作規范》中對于各美容外科手術的適應證、禁忌證、術前檢查,手術操作要點,術后外理和并發癥及注意事項做了詳細閩述。
醫療美容從業人員應根據從業機構的類型及機構頻繁接診項目盡量規范自身的操作,減少醫美項目時的潛在風險。根據調研顯示,目前部分合法的醫美機構仍存在診療操作不規范、儀器使用不規范、消毒操作不規范及衛生環境不規范等現象。
02
相關民事審判案例數據分析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頒布了2016——2020朝陽區人民法院醫療美容糾紛案件民事審判白皮書,根據所頒布的數據顯示,朝陽法院受理的醫美糾紛案件數占同期醫療糾紛案件數的比例逐年上升。2016年,這個比例為10.8%,到了2020年,該比例上升至27.0%。這體現了違規機構的違規操作帶來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屢屢發生。
其中發生醫療美容糾紛主訴過錯分布如上圖,未知告知義務占比96.9%,操作不當達到90.8%,是醫美機構被訴時最高比例的過錯指控;欺詐和虛假宣傳同樣占比居高不下,為72.1%;再次則為人員無資質占比仍然過半,達到61.9%;術前準備不充分達到58.7%;不合理收費達到37.9%;醫療產品缺陷達到23.6%;超劑量、錯誤用藥的過錯比例達到23.1%;機構超范圍經營則達到15.0%。
03
未成年人整容領域有關部門管理缺位
有關部門治理缺位表現不僅在以上醫美亂象領域也體現在未成年人整容法律規范領域。在整容日趨低齡化的背景下,各類全國性未成年人保護專項法律對此卻均未涉及規范和制約。
在地方立法領域,針對未成年人整容,目前僅有廣州市在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廣州市未成年人保護規定》中明確提出,不提倡未成年人實施醫療美容項目,未成年人確因特殊原因需要進行醫療美容的,須經其法定監護人同意。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為未成年人實施醫療美容項目前,應當向未成年人及其法定監護人書面告知治療的適應癥、禁忌癥、醫療風險等事項。這與國外不少國家明文禁止未成年人整容成鮮明對比。
六、政策整治下醫美產業的發展態勢
01
醫美相關政策逐漸收緊,監管愈發嚴格
年份 | 相關政策法規與行動 |
2002 2008 2011 | 我國發布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機構標準、分級管理目錄; |
2014 2015 | 我國進一步出臺了醫美機構評價標準及細則; |
2014 | NMPA注射用透明質酸鈉經營企業21415家、使用單位27463家、互聯網經營企業984家 |
2015 | 人民日報發布,對整形廣告堅決進行打擊;同年NMPA聯合工會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衛健委,工商局開展打擊非法銷售和使用注冊用透明酸鈉行為專項行動; |
2016 | 成立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針對服務機構的合規化正式開始; |
2017 | 我國在河南、陜西多個省市發起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行動 |
2019 | 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廣告監督處、衛健委監督所聯合舉辦醫療廣告培訓會上明確了醫美平臺的廣告規范 |
2020 | 衛健委等八部委下達監督執法通知,進一步規范行業發展,立下嚴打黑醫美的決心。 |
2021 | 《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政策出臺 |
由上圖可見,醫美行業的監管更加嚴格,針對黑醫美的打擊力度愈加增大。
02
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
最新醫美行業的相關政策為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局決定于2021年6月-12月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具體內容方面為:
1、 限定只有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才能開展執業活動。
2、 嚴厲打擊非法開展醫療美容相關活動
3、 嚴厲打擊非法制售藥品醫療器械行為。
4、 嚴肅查處違法廣告和互聯網信息。
七、醫美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市場監管的不斷完善和法律規范程度的提高,醫美行業也將加速洗牌,頭部優質公司會逐漸集中客流,凸顯優勢。未來醫美中的輕醫美逐漸走向千家萬戶,普及度和滲透率都將日益提高,逐漸日常化,品牌化,規范化。
而在醫美產業鏈里,上游機構憑借出色的研發技術和拍牌照樹立壁壘,規范程度高;而在中下游里醫美機構公司和服務平臺中良莠不齊,未來競爭和廝殺程度會更加激烈,存在更大的優勝劣汰空間,而規范化,品牌化,連鎖化是醫美公司占據市場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趨勢。
丁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