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摘要: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是白及的產區(qū)之一,白及在鄖西縣的家種種植比較成功,近年來種植面積在逐年增長。2018年白及行情波動較大,白及價格從千元大關跌入谷底,多數商家種植戶虧損嚴重。2019年初,白及行情止落轉穩(wěn),各藥材市場商家前往產地尋貨,
摘要: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是白及的產區(qū)之一,白及在鄖西縣的家種種植比較成功,近年來種植面積在逐年增長。2018年白及行情波動較大,白及價格從千元大關跌入谷底,多數商家種植戶虧損嚴重。2019年初,白及行情止落轉穩(wěn),各藥材市場商家前往產地尋貨,產地多數商家惜售并開始囤貨,帶動價格小幅反彈上漲。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種植季節(jié),白及后市行情是否會繼續(xù)反彈上漲?
了解白及
白及味苦、甘、澀,性寒,歸肺、胃、肝經。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功,用于內外出血諸證及癰腫、燙傷、手足皸裂、肛裂等。白及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期多在4月,果熟期在9-10月,果長圓形,有棱。種子黃白色,粉末狀極微小,靠風傳播。
野生品種分布于長江流域各省,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能露地栽培。多生長在野生山谷林下的陰濕處,喜溫暖、陰濕的環(huán)境,稍耐寒。 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宜種植在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上。 夏季高溫干旱時葉片容易枯黃,冬季持續(xù)多天零下低溫天氣,容易受凍腐爛。
白及歷史行情
在2010年以前,白及價格基本都在100元/公斤以內運行;在2010年10月產新季,價格突破百元;2011年開始,價格逐年上漲。由于白及是野生資源,隨著連年的采挖,資源量在逐年遞減,到2013年產新季,價格上漲至500元/公斤左右。有高價位的刺激,藥農種植意愿高漲,產出的鮮貨都用作種苗,導致干品貨源緊缺。在2016年末-2017年初產新季,價格突破千元大關,達到歷史巔峰。 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種植面積大幅增長,在2017年末-2018年產新期,白及大量產出,價格從千元大關跌入谷底,多數商家種植戶虧損嚴重。
高價位刺激藥農盲目跟風種植,導致跌價
根據鄖西縣種植戶介紹,白及以前種植主要是利用塊根繁殖,農戶在山上采挖野生白及,然后在地里試種。隨著種植技術不斷成熟,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加之野生資源逐年減少,其價格在2013年突破500元/公斤,早期的白及種植戶賺得金缽滿盆。
據了解,在2016年產新高峰期 ,有少數種植戶一畝賣出60萬天價,高價位刺激各地種植戶種植白及的意愿高漲,附近藥農知道別人種植的白及掙了大錢,就眼紅心動地盲目跟風種植,加上精準扶貧政策大力支持、推廣種植中藥材,導致產出的鮮貨都用作種苗種植,干品貨源緊缺。
另一方面,一些農業(yè)研究機構看準商機,用白及果夾開始育苗,育苗技術非常成功,開始出售育苗技術,大量資金介入育苗,致使白及種苗泛濫。高價位刺激大量資金介入跟風種植白及,種植面積大幅增長,白及大量產出,白及價格也從千元大關跌入谷底,多數商家種植戶虧損嚴重。
種植及成本
白及在鄖西縣地區(qū)種植可行冬播和春播。冬播的適宜時期為11月下旬至土壤封凍前,冬播需覆蓋地膜,以防受凍;春播適期為3月上旬。栽種3-4年后,在10-11月白及秧苗枯萎后及時挖取根莖。白及產新期從農歷9-12月土壤封凍前,至次年開春農歷1-3月。半年內可以隨時采挖根莖,栽種、及加工干品出售。
白及種植前期,一次性現金投入較高,生長周期在3~4年,且回報周期較長。據當地種植戶的介紹白及種植成本及收益情況,以白及種子塊莖為例,成本按種植時行情計算,2016年行情每畝成本及收益情況如下:
2018年10月白及產新后,鮮貨價格在20-30元/公斤,商品統(tǒng)貨110元/公斤右,按此行情計算,如上所述每畝種植成本65500元左右,每畝毛收益在30000-45000元上下,可見種植成本大于收益,減去每畝種植成本,種植戶實際收益處于賠本狀態(tài)。
2018年生長情況
2018年夏季,白及生長期間,鄖西縣地區(qū)連續(xù)數月出現干旱天氣,降雨量少。受干旱影響,白及植株葉子發(fā)黃、脫落,根部出現腐爛現象。加之白及價格跌入谷底,行情低迷,種植戶疏于管理,不勤除草,有部分地里只看到草,基本看不見白及,導致畝產鮮貨產量縮減,每畝產出鮮貨約750-1000公斤,由于產新期至2019年開春3月左右才結束,具體減產多少還無法確定,預計每畝減產約500-750公斤。
2019年種植戶種植意愿不高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種植季節(jié),雖然今年種植白及成本較往年來說不高,還有一定利潤,但對于當地一般的農戶來說,近年來白及暴漲暴跌的行情,讓許多人心存余悸。而相對其他藥材品種,白及價格并不算太低,承擔風險較高,多租地種植, 且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回報周期長, 整體種植意愿不高。
按目前行情,種植成本及收益情況如下:
按目前行情計算,如上所述每畝成本23500元左右,每畝毛收益在30000-45000元左右,可見種子成本不高,主要在于人工管理及物料成本。減去每畝成本,種植戶實際收益尚可。
總結:
白及近年來種植方面及育苗方面比較成功,種植面積大幅增長,價格跌入谷底,加之市場整體走銷不暢,商家多持觀望態(tài)度。種植戶虧損嚴重,行情好時把白及當“寶貝”一樣對待;行情低迷時,種植戶普遍性疏于管理,不勤除草,冬天也不覆蓋地膜,導致2018年有減產現象。加之有很多高價位庫存,白及價格快速暴跌,持貨商無法出售,虧損嚴重, 只能繼續(xù)庫存,也相當于減產。
另一方面,近幾年白及種植面積雖在擴大,但種植面積呈現地區(qū)多地段小地塊分散種植為主,無法精確統(tǒng)計實際種植面積,是否像傳言一樣遍地開花,還需擦亮雙眼觀察。白及行情火爆之時,有這樣一種現象,比如X種植戶實際種植面積只有3畝,會向別人吹噓自己種植的有5畝多,把種植面積看成一種“炫富”的資本,真假難辨,這種現象普遍真實存在,再一次加深了對白及真實種植面積了解的難度。
2019年初,白及行情止落轉穩(wěn),各藥材市場商家前往產地尋貨,產地多數商家惜售心理加強,開始囤貨,帶動價格小幅反彈上漲。現正值種植季,產地藥農普遍性種植意愿不高,白及后市行情是否會繼續(xù)反彈上漲?
綜上所述,白及后市行情不會大幅滑落,也不會出現快速暴漲的行情。從白及的人工種植成本,種植戶及持貨商處于虧損狀態(tài)分析,預計白及后市會到達一個平衡的臨界點,而后平穩(wěn)上漲,這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期內無法實現,白及依舊是一個長期看好的品種。
張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