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距離2021年高考已經不到100天了,如春3月,驚蟄剛過,春雷即來,攪動著家長的內心,這個時候我還能做什么?往往成為考生家長的每日一問。但其實,家里孩子高考,自己想使勁兒,除了言語鼓勵,食物激勵,還可以在眼下好好找找信息。
最近我分享了一些關于高考志愿填報的信息,歡迎有時間一起探討。
之前有在文章中和大家分享過,滑檔出現的可能性。其實滑檔后,也還有1次填報“征集志愿”的機會,還能保住自己的本科批次。這個時間點,往往出現在該批次正常錄取后,會在第一時間發布部分招錄未滿的專業,供選擇。
雖然說對于高考人數相對較多的省份而言,通過征集志愿來撿漏院校的可能性小,但是這起碼是保住該批次的最重要的一次機會了,如果有考生確實滑檔了,一定不要錯過這樣的信息。
那么一般在哪里關注這類信息呢?都有怎樣的要求呢?
根據以往的經驗,有這樣幾個要點一定要注意:
1、征集志愿和首次填報志愿一樣,需要在對應批次才能填報。
2、征集志愿信息一般通過省招辦公開對外發布,公布時一般包括可填報的專業、名額等信息。
3、征集志愿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填報,逾期不能填報,自動進入到下一輪(批)志愿填報序列中。
4、考慮時間不多,考慮分數,未來就業時,同時也要注意專業扎堆造成的分數線追高現象。
5、填報并錄取后,都不會退檔。
征集志愿對于首次填報志愿有失誤,未能錄取的考生來說是一個機會。有些人會說這些剩下來的專業可能都不好,未來都不好就業。其實不能一棒子打死,要辯證看這個問題。
征集志愿對于雙方來說都是機會,對于考生而言,暫時落榜的考生可以又多了一次選擇的機會;對于高校而言,這也是補錄滿全部招生名額的機會。
高校每年拿出來的招生名額,都是經過審慎研究后,才決定設立的專業,而且定期教育部等相關部門也是對學校的辦學質量做調查評估的。前段時間教育部公布的取消部分院校的五百多個本科專業的信息,不就是最好的例證么。
按道理說,高校是社會發展的強力發動機,是幫社會創造新的生產力的“工廠”,高校是要對自己放出去的招生名額負責任的。所以這些征集的志愿,只是暫時沒有滿足到區域內的考生的期待與需求,但是并不意味著該行業和領域就是不能就業的。
往年的一些征集志愿里,也有一些相當不錯,但是恰好沒有被“賞識”的專業。雖然這個幾率微乎其微,但是本身對于考生來說,能夠錄取,或也不失為一個選擇。尤其對于徘徊在本專科分數線的人而言,這個選擇尤為關鍵。
很多人都說高考改變命運,其實說的就是錄取的這個環節。當下的社會環境,本專科的差別對于多數的工作來說,初期可能看不出來大的差別,但是要稍微往上發展,你會發現學歷帶給你的,絕對不是說有奮斗精神就能彌補的。
“同意調劑”似乎是一把萬能鑰匙,好像我勾選了就一定能錄取我一樣。其實這里面有一個誤區,高校不能錄取你的原因,不一定是你愿不愿意被調劑到某個專業,而是本身某些專業的錄取,是參考一定原則的。
一般常見的高校退檔的理由有:
1.、單科成績低(雖然總分滿足,但是排序后,單科成績不滿足要求);
2、身體條件受限(我曾多次撰寫到這條,希望引起你的重視);
3、專業不服從調劑(一般這個就是專業錄滿了,但是其他專業有名額,但是你不同意調劑,所以不能錄取你)。
還有其他的歡迎提供信息線索,愿與各位分享。
雖然“同意調劑”不是一把萬能鑰匙,分數更高可能才是最好解決退檔的良方,但考分多少是學生努力的,家長努力地可以為咱自己家孩子的理想鋪路,比如開始搜集一些信息,不要最后一刻才開始查詢。
1、重視招生簡章。
目標院校可能著急忙慌,覺得很多,但是每一個學校洋洋灑灑的招生簡章還是值得一看的。最開始看不懂沒關系,多看幾個就大致理解招生簡章里面透露的信息了。也歡迎留言和我交流,可共同學習。
2、找尋近年來錄取的分數線,和省內的考生位次線。
我之前發過,很多人反映說,很多第三方會將一些類似信息匯總,我是不是一目了然。我的答案是,當然可以作為參考,畢竟大網站的信任度還是有的,但是既然本身你的目標院校就沒有幾所,那么前往未來“婆家”看看人家家底兒應該不算過分吧?所以建議還是找尋下人家本身官網的數據,避免小差別,影響你孩子實際的志愿填報。
我相信無論學校老師還是家長本身,你光盯著孩子的成績增長,自然是好事兒,但是本身成績這個東西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好選擇的機會,但是本身孩子要選什么,為什么要選,咱當家長的,在此刻操點心,前期了解了解,這個時間一定有的,現在就嘗試找幾所看看一般位置在哪嘛。
關于志愿填報,您還有哪些疑問,或者您想一起交流的內容,歡迎留言告知,共同學習。
天天看,每篇讓你經驗+1
高同林